昔日賴昌星,今日黃光裕
今天看到黃光裕在北京看守所內"不堪壓力,自殺未遂"的消息,我的心頭湧起複雜的感受。他和當年的賴昌星何其相似!黃和賴都是農民出身,文化程度不高,都未接受過高等教育,在世俗的眼光裡,他們曾經屬於中國最底層的小人物。
黃和賴都是做小生意起家,經歷了比較長時間的艱苦積累。但過了一個關鍵的轉折期之後,事業上突飛猛進。
黃和賴最後都走上了和權力交媾的不歸路,成就"王國"的同時,也埋下了滅亡的種子。
還頗為戲劇性的是,他們二人都和公安部高官有密切往來,賴案中有公安部副部長李紀周,黃案中有公安部部長助理鄭少東。此外,他們兩案中牽涉到的高官人數都很多。
不同的是,黃是涉嫌操作股價,賴則是走私。還有一個不同就是,賴昌星比黃光裕多蓋了一棟紙醉金迷的"紅樓"。
對於這二人的命運,我首先感到惋惜。不可否認,這二人都是商業奇才,賴小學文化,黃初中未畢業,最後都將事業做到了巔峰狀態,雖然其中有權力的關鍵因素,但你不得不佩服這兩人的智商以及情商,不得不說他們確實有"經商天賦",頭腦比一般人要靈活的多。這樣的奇才最終被毀掉了,自然是值得惋惜的。
其次,我儘管不讚同他們的做法,但對他們的行為有一定的理解。如果回顧中國的歷史,你會發現黃和賴的故事曾經多次上演過,劇情是多麼的雷同。
" 紅頂商人"胡雪岩是一個代表人物,他的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從錢莊一個小夥計開始,通過結交權貴顯要,納粟助賑,為朝廷效犬馬之勞;洋務運動中,他聘洋匠、引設備,頗有勞績;左宗棠出關西征,他籌糧械、借洋款,立下汗馬功勞。幾經折騰,他便由錢莊夥計一躍成為顯赫一時的紅頂商人。
即便如此,胡雪岩也不得善終,悲涼收場,在慈禧下令革職查抄、嚴加治罪的詔書到來的前一天,黯然離世。表面上胡雪岩生意的失敗是由於他野心過大,急於擴充,出現決策性失誤,使錢莊因缺乏流動資金而被擠兌,致使其經營的生絲鋪、公濟典當、胡慶余堂等紛紛關閉。但導致胡生意失敗的真正原因是政治敵人的打擊。胡雪岩雖聰明一世,與官場人物交往甚密,最後卻因為不諳官理、剛愎自用、不懂變通而成為左宗棠與李鴻章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成為李鴻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犧牲者。
成也錢權交易,敗也錢權交易。政治的陰暗和凶險,非一般人可以瞭解。即便是捲身其中的商人,也畢竟是商人,最得意時也可能最危險,淪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問題就在於,為什麼這些聰明絕頂的商人最終都捲入了政治漩渦中,為什麼他們都不"合法經營"?
我想,這其中固然有個人的選擇,例如當年的牟其中,他在墜落前的鼎盛時期就多次公開流露過他的政治情結;但對於更多的商人來說,最終和政治結盟,既是為了尋求保護,更是為了獲得權力手中的資源。這一點和當年的胡雪岩,沒有什麼區別。
私人企業,相比它的國有企業對手而言,天生就處於劣勢地位,不但貸款難,而且很多行業的准入門檻高,還經常遭遇各個方面的打壓以及非法的"敲竹槓"。
如果沒有政治上的庇護,私人企業想做大,幾乎不可能。在當今中國,想找一家在法律上沒有任何瑕疵的私人企業,大概是徒勞了。
往往是這樣:當私人企業老闆第一次嘗到和權力結盟的甜處後,他就再難收手了,只能是越陷越深,並且身不由己,將自己置於不可測的風險之中。人們經常吃驚於某個風頭正健的私人老闆落馬,其實有些人他自己都會感到吃驚,不知道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相對他的政治夥伴來說,商人面臨危險時更處於劣勢。政治人物出事了,還可以官官相護,商人自保的資本唯有錢財,唯有出逃。
因此,賴昌星估計要笑話黃光裕了,為什麼這麼笨,不事先找好退路,不及時出逃呢?連自己的老婆都沒弄出去,黃光裕是全家栽了。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近年來一直大力倡導"好的市場經濟",言下之意,當下的市場經濟是不好的,也就是"權貴資本主義",導致大量的錢權交易,大面積的貪污腐敗。
我以為點到了中國的病灶。如果不建設法治的"好的市場經濟",任由人治的"壞的市場經濟"發展下去,那麼錢權交易只會繼續肆行,第二個、第三個、第N個黃光裕還會繼續出現。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