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令中國進退兩難(組圖)
一些企業高管和經濟學家說,中國政府在經濟上的巨額投資可能會加劇從鋼鐵到石化等各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鑒於中國在全球製造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閑置工廠的增加可能會加劇世界範圍的競爭壓力--隨著中國工廠將生產過剩的產品銷往海外,引發貿易爭端。美國和歐洲鋼鐵企業已經在考慮實施進口限制。
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說,現在中國已經受一些行業的產能過剩困擾。現在增加投資,僅僅為了讓一些企業維持下去,有可能會威脅到未來多年的產業基礎。他說,中國有關部門看起來低估了產能過剩的嚴重性,部分原因是他們太專注於促進經濟在短期內增長。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也是第三大汽車生產國。鋼鐵、汽車等工業品的供應量超過了國內外的需求。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截至本月,中國約有30%的鋁材、20%的水泥和平板玻璃,以及70%的半導體產能是閑置的。
中國政府推出的人民幣4萬億元(約合5,850億美元)投資計畫試圖解決部分產能過剩問題。通過增加公共工程的建設,政府可以增加對鋼鐵等產品的需求,進而降低閑置產能。不過,由於政策制定者也放寬了銀行貸款,並倉促批准石化廠等大型項目的建設,刺激計畫最終可能會造成產能增加。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Citic Securities)駐香港首席全球經濟學家胡一帆說,我們認為刺激計畫將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過剩產能。她說,由於全球市場很可能無法消化這些過剩產能,中國擴大內需的形勢會變得更為緊迫。
很多分析人士警告說,不要用當前低迷的形勢來判斷長期產能是否過剩,原因是需求恢復時,一些閑置工廠會重新開工。Barclays Capital經濟學家彭文生說,在經濟低迷期,幾乎肯定會出現供過於求,我認為現在差不多每個國家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
工人正在山西太原某鋼材市場上工作
近年來中國工業的擴張幾乎是史無前例的:中國投資佔經濟總量的比例甚至超過了日本和韓國在工業化顛峰時期的比例。如果中國近年來10%以上的經濟增長率繼續無限期地持續下去的話,中國的大部分投資或許能解釋得通。然而,隨著美國消費者增加儲蓄、減少支出,很多經濟學家說,未來數年中國都需要適應出口產品需求低迷的形勢。
世界銀行(World Bank)駐北京經濟學家Louis Kuijs說,由於全球經濟預計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會保持疲軟,一些製造領域的部分產能可能永遠不會完全利用起來,可能必須被削減掉。
目前為止,中國幾乎還沒有採取什麼措施來永久性地關閉閑置工廠。儘管一項新的企業破產法已於2007年生效,律師們說,這項法律很少被使用,原因是政府更喜歡協商解決辦法,讓工人至少保持名義上的就業。
除刺激計畫外,政府還在推進一系列重工業重組和振興計畫。據中國經濟規劃主管部門上個月發表的一份聲明,這些計畫的目標包括,限制產能過剩的行業的擴張,加快淘汰落後產能。
儘管尚未公布計畫的全部細節,但看起來計畫不包括大幅削減產能。舉例來講,截至2008年底,中國粗鋼產能達到6.60億噸,不過產量只有約5億噸。鋼鐵產業的計畫草案呼籲,2011年前將鋼鐵產能減少2,500萬噸,但這隻佔了過剩產能的一小部分。
中國政府領導人希望幫助大型行業,不關閉這類行業,這是可以理解的;美國也不願讓本國汽車生產商破產。
汽車業也是讓中國擔憂的一個問題。中國的汽車年產能約為1,200萬輛,而2008年的銷量只有937萬輛。據一位瞭解政府計畫的業界高管說,政府的計畫鼓勵汽車廠商進行併購,但是並沒有呼籲降低產能,計畫意在鞏固大型企業的地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