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兩會"發言的"語言藝術"
對於"劉翔兩年不參會",全國政協委員、鋼琴大師劉詩昆直言,當代表委員不是榮譽,而是要積極履職,"是我就主動請辭!" 令他氣憤的是,他在九屆全國政協文藝組時,同組居然有一個委員連續5年沒有參加一天會議!"這是佔著茅坑不拉屎,白白浪費了一個寶貴的席位!"(《南方日報》3月8日報導)
語言是一種聆聽的藝術,聆聽需要咀嚼,需要品味。每年的全國"兩會"上,數千名代表委員的發言,為我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聆聽機會。已屆古稀之年的劉詩昆老先生,叟言無忌,公開批評"兩會"上的特殊"浪費"現象--個別代表委員明知不能出席"兩會"卻沒有請辭的勇氣。這樣的批評,應該說開了"兩會"會風之先。劉老的人格魅力和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負責精神,令人欽佩。
言為心聲,言也有術。從語言藝術的角度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的發言,也是頗值得品味一二的。
一是直言型。
召開"兩會",旨在商討國是。會上發言討論,不繞彎子,不兜圈子,圍繞國計民生發表看法,對不合理的現象敢於亮出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兩會"語言,諍言論是非,建言為國家。直言型的發言,言語也許刺耳,情面也許全拋,說話者卻是錚錚鐵骨報效祖國。他們寧肯得罪個別人、得罪個別行業和組織也不願意辜負民眾的重托。這樣的代表委員,劉詩昆可以算作一個代表。
二是奉承型。
參加一次全國"兩會"不容易,發言時如何對自己有利,個別代表委員為此勞神不少。對於那些明知自己不是"明星"卻又不甘默默無聞的代表委員,一旦有了發言的機會,很可能語驚四座,頓時成為新聞人物。建議全國人大動議,授予溫總理"全國勞動模範"稱號的發言,就屬於這種類型。溜須拍馬,古今中外從來都不稀缺。眾目睽睽之下不改奉承習慣,全然不顧聽眾的反應是否會因此肉麻,大約不是全國"兩會"正常的語言藝術。如此類型的語言藝術,在糟蹋了語言純潔性的同時,也糟蹋了民眾的感情,但願類似的"藝術",早些束之高閣,當作"死亡語言"庫存吧。
三是自利型。
如今的廣告,"代言人"很是流行。代言沒有錯,這個世界上有利益就有代言。代表委員來自不同的行業、領域,發言討論時優先為各自的行業、領域說話,本屬正常現象。不過,代言有個底線,不能赤裸裸地替單個人鳴不平。近日,交通部一位代表公開提林嘉祥抱屈,抱屈的語言之赤裸,幾乎忘記了自己說話的身份和場合。如此"藝術",已經墮落到為一己私利直接訴求的地步。這樣的"語言藝術",沒有美感,沒有風度,也沒有正義和道德。但願明年的"兩會",這種自利型語言不再傳播。
四是浪漫型。
參政議政是一種能力,徒有權利沒有能力,說跑題的話,提不現實的建議,過於想當然了。這樣的發言,我們把它稱作浪漫型的語言藝術。有人說浪漫主義就是主體把審美的願望投射到一個他並不真正理解的外部對象上去,通過對該對象的詩化的理解來宣泄對現實的不滿,心理上滿足內心未遂的願望。浪漫型的"兩會"語言藝術何嘗不是這樣,應對金融危機,賽馬博採能刺激消費;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本科教育改成五年制,第一年全部用來軍訓;教師收入低,把教師變成公務員......"兩會"發言的"語言藝術"中,浪漫型的獨唱最多。單個的浪漫型發言雖不實用但還悅耳,合唱起來便亂哄哄了。
"兩會"上要說正經話,說用意義的話,這樣的發言也許缺乏美感,只要老百姓受用就行!
- 關鍵字搜索:
-
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