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路上東方遇見西方(圖)
天王踏鬼俑,唐代,吐魯番阿斯塔那206號墓出土,高83公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收藏。
兩千五百年前的絲路,猶如無垠荒漠上一縷柔韌的游絲,連接了中亞、波斯、西亞和歐洲。中原漢學、印度佛學、兩河流域波斯文化、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歐洲希臘羅馬文化,世界五大文明在"絲綢之路"款款相會,散發著東西文明的光彩。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華美的暗花綢、多彩的刺繡、羅紗和織錦,在西元前五百多年的中國春秋時期,已經傳到了四方。
古希臘人稱中國為"絲國",認為中國絲織品"色彩像野花一般美麗,質地如蛛網一樣纖細",古羅馬皇帝凱撒穿著絲綢袍子去看戲,貴族富豪以穿著絲綢為榮。
是絲綢繁榮了中國長安與羅馬帝國間七百公里的絲綢路,將古代東西、歐亞大陸千里一線牽。
數千年來,絲綢之路不僅是印度佛教傳入中原及至東亞的通道,各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和族群的遷徙,漢文化、希臘羅馬文化、佛教文化、伊斯蘭文化的融匯和碰撞,發展成璀璨的西域古代文明。
在中國漢唐王朝,絲綢之路貿易逐漸繁榮,促進了貨物、財富,以至思想、藝術、建築等文化交流,在眾多出土文物上,見證了這時期西域諸國的燦爛生活。
在樓蘭、尼雅、營盤、阿斯塔那等地,發現了中國內地的絲綢、漆器、銅鏡,出土了中亞和西方的玻璃器、毛織物;還有各類古文字的文書簡牘,記錄著古代中西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史實,以及當時在沙漠綠洲、樓蘭、高昌等地,漢人和胡人之間的生活模式。浩瀚如煙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神秘的且末乾屍,由三十二塊木料拼接彫刻而成、國內獨一無二的彩繪天王踏鬼木俑,從各地史前到唐代墓葬的發掘,看見了不同文化傳統的喪葬習俗和禮儀。
- 關鍵字搜索:
-
絲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