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武漢大學發現SARS冠狀病毒致命點

 2009-02-17 08:2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經過近6年努力,武漢大學科研人員近日發現SARS冠狀病毒致命點,是一組叫「非結構蛋白nsp14」的基因編碼。這次重要發現為篩選抗擊SARS病毒藥物奠定基礎,進而研發成小分子藥物。

中新社今天報導,武漢大學表示,發現此基因編碼的是生命科學學院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郭德銀與其博士生陳宇。

共同作者還包括此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代病毒中心主任田波等,這項研究成果近日在國際權威綜合性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

2003年SARS疫情發生後,醫學界確認SARS致病的冠狀病毒,但病毒是如何生存與大量繁殖的,卻一直沒有弄清。而這一問題對預防SARS疾病至關重要。

近年來,海內外實驗室對SARS病毒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對SARS病毒的發生特點和致病機制仍然知之甚少。

專家認為,SARS病毒雖然已得到控制,但自然界野生動物群體中還存在SARS樣冠狀病毒,SARS病毒再次爆發的危險依然存在。

SARS病毒是現在發現的最大的RNA(核糖核酸)病毒,也就是生命基因靠RNA傳遞。

武漢大學生科院研究組選擇冠狀病毒特有的多個RNA加工作為主要研究目標,通過酵母菌系統的功能篩選和體外生物化學分析,發現SARS病毒基因組1b區編碼的一種「非結構蛋白nsp14」。

科研人員陳宇說,「非結構蛋白nsp14」將大量病毒送入了要襲擊的地方,並為病毒傳遞發揮保護作用。此外,它還是將其基因變成病毒生病蛋白的核心,沒有這組編碼,再多基因也變不成病毒。

郭德銀說,可通過這個系統,找出某種對SARS病毒這一功能有害、但對人體無害的物質,進而研發成小分子藥物。
来源:中央社臺北16日電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