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三世紀同仁堂 服務過8位清朝帝

走過339年風華的北京同仁堂,已是中國歷史的一頁。創立同仁堂的樂氏家族,從搖鈴看病的鈴醫起家,到清朝在太醫院任吏,服務清朝八位皇帝。同仁堂在時代裡求新求變,不斷書寫歷史新頁,如今已是現代化的製藥、零售和中醫服務企業。

同仁堂在中藥古老傳統中,卻有最現代的管理和經營手法,已茁壯成十家公司、擁有兩座生產基地,其中兩家企業各在上海A股和香港創業板上市。同時在27個海外國家設立據點,包括臺灣、香港、英國、加拿大等。年營收達到人民幣86億元、利潤人民幣6億元,出口創匯2,100萬美元。

中國同仁堂集團董事陸建國說,同仁堂經歷時代考驗,是秉持著創辦的樂氏家族以"仁"為本文化,創始人樂顯揚以"同仁"命名,其子樂鳳鳴傳承祖業,訂立製藥宗旨是:"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陸建國說,樂氏家族服務八位清朝皇帝,共188年,"這是提著頭行醫,醫治不好皇族,關攸人命,藥品也關乎民眾健康,同仁堂藥品品質從來不敢打折。"樂氏族譜有一位無頭布衣,就是家族某代成員,捲入宮廷糾紛,含冤受害被行處,家族知道其含冤,仍將其列入祖譜,增添傳奇。

同仁堂以製藥起家,靠的是敢於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從樂顯揚、樂鳳鳴整理出經典方劑,包括牛黃清心丸、安宮牛黃丸、再造丸等經典藥品,約400多項。

樂氏家族的樂平泉氏研製製藥高手,研製近百種,到1970、1980年代,老藥工出身的李培松,研製骨刺消痛液、棗仁安神液、安神健腦液等新產品。迄今,同仁堂有治療型藥品和滋補保健型藥品各千餘項。

同仁堂的創新從來沒有停滯,在1956年被中國政府接管,公私合營後,當時傳承到樂氏家族第十代樂松生,擔任北京副市長,為同仁堂建立第一個藥酒生產廠、成立北京同仁堂中藥提煉廠,開創中藥西制的先河。

近年來,同仁堂老字號走出現代化經營,製藥、零售和醫療服務等三大領域。從2001年起,同仁堂開始邁出本市辦店,走向全國,在大賣場開設店中店,如今已擁有800多個門市,其中九成以上都是直營店。

同仁堂創新的秘密,來自人才傳承製度。陸建國說,同仁堂製藥不招學徒,採取兩種人才培養模式,一是子承父業,父親把製藥的手藝和訣竅,教授給兒子。二是提供給優渥薪資,吸收其他同業的優秀幹部,為同仁堂注入活血。


本文留言

作者陳慧敏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