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專欄】玩耍主義,金錢上帝——崇尚感覺(9)
《審視國寨大幼兒》系列

思想不成主義,玩耍成了主義:瀟灑與享受的人生哲學。但瀟灑和享受的也只是快樂感覺,很少有別的。「我拿青春賭明天,你用真情換此生。歲月不知人間多少憂愁,何不瀟灑走一回……」可就在從臺灣唱到長城內外,唱遍大江南北,詞作者忍受不了病痛折磨生趣全無,瀟灑不了便自殺謝絕人世。

 

詞作者魂歸西天,並不影響大眾繼續瀟灑和享受。傳播玩耍主義如此成功,詞作者卻由於病痛而謝世,為什麼?海峽兩岸誰都懶得去想。悼念三毛逝世後,當代人繼續習慣著自己的習慣。對於相當多的人來說,不瀟灑已經不成人生了,再也沒有比玩耍更為重要的事了。和尚不瀟灑都會成了問題和尚,所以蕩鞦韆。

 

國寨人質只對實際的事物和活動感興趣,認為實際就是意義,實際才是意義:看得見摸得著感覺得到的事物才有求的意義,立竿即能見影的活動才有行動意義。良心、精神、信仰、理想、天國……全都在感覺外。對於活在感覺中的人來說,追求這些東西遠不如追求麵包、房子、車子、老婆、兒子有實際意義,有錢花有別墅住有汽車開才有快樂。對於把感覺等同於生活的人,只有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才有最為實際的意義。而所有有形物只有錢才能買到,金錢成了真上帝。

 

玩耍主義的人生導向就成了:金錢最有意義。因為有錢才好玩,有錢才玩得開心。青春賭明天,瀟灑走人生,快樂蹦蹦迪,這實際上只是少男少女般的灑脫:得快樂時就快樂,何必顧慮後果。心齡成年的人,絕不會為不顧上癮的後果去感受吸毒時的快樂。成年人回過頭來做兒童,為的是解脫困惑。取消假若、如果的顧慮,便有吸毒當下的騰雲駕霧的享樂。醉酒雖然傷身體,但馬上可以忘憂愁。

 

瀟灑走人生、沒事找著樂的活法,使眾多人被還原為動物環境主義者或生活唯物主義者。生活方式與禽獸和幼兒相似,完全被環境控制,只是被動地對環境作刺激性反應,全無意義可言。或者說,適應環境就是意義。活著的動力靠外面的刺激──鈔票、房子、衣服、女人、男人,而不靠內在的需求──遵從信仰、實現理想而超凡脫俗。快樂只是身體上的物質享受和尋常人的世俗享受。

 

不可否認,物質的、世俗的麵包、衣服、房子和鈔票等,是都市生活的現實基礎。但這並不能成為人生的追求。人必須吃喝才能活著,但吃喝似的活著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恩格斯說勞動創造了人,這不對。人類一直通過勞動維生,但把勞動和工作當作人類追求卓越和幸福的基石,只是在當代,而這正在變化中。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唐子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