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為什麼對"九"情有獨鍾 (圖)

故宮作為中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的宮廷建築,具有非常神秘的色彩。它共有房間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天下聞名的天安門城樓其城臺設五個門洞,面闊九間,進深五間。明代奉天殿,也就是清代的太和殿,採用的是宮殿建築的最高等級形制,面闊九間,進深五間,二者之比為9比5;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共處的土字形大臺基,其南北長度為232米,東西寬度為130米,似乎沒有什麼奧秘,但對二者約分後,比例也剛好為9比5。午門城樓、保和殿等正面都是九開間的殿宇。顯然,這些數字都與數字"九"和"五"有關。


故宮圖

今天我們看到的的太和殿,面寬並不是九間,而是十一間,實際上,這是因為奉天殿在李自成進京後被毀,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重建時,卻因找不到上好的金絲楠木,只好把面闊改為十一間,以縮短桁條的跨度。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在紫禁城的建築上,帝王對數字有著明確的要求,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明清的帝王們也拋不開"九"這個數字的影子。清代定制,蒙古各部王公每年向皇帝進獻白馬八匹,白駝一匹,謂之九白之貢。其餘貢品,亦都是以"九"數計算。康熙帝曾在康熙十三年題准:每年節,科爾沁等旗共進十二"九",計羊108只,乳酒108瓶;鄂爾多斯等旗,共進九"九",計羊81只,乳酒81瓶;其餘25旗,共進三"九",計羊27只,乳酒27瓶。

清代敕建寺廟,金佛的斤數也以九數鑄成,或81斤或72斤;鑄佛數量,也以九計,如乾隆四十五年為慶祝皇帝70壽辰,共造佛像2299個"九",合計為20691尊佛像。清代宮廷年節大宴,包括水果、蜜餞、點心,一共九十九個品種。清代皇帝過生日,要舉行大的娛樂活動,表演雜技,放萬年春燈等,也要有"九九"即81種節目,名為"九九大慶會"。



皇帝何以如此崇尚"九"呢?清代語文學家汪中說:"一奇二偶,一二可為數。二加一則為三,故三者,數之成也。積而對十,則復歸為一,十不可為數,故九者,數之終也。"古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又以奇數象徵天,以偶數像地。"九"是陽數中的極數,再大的數其尾數也大不過"九"。這樣,"九"被視為天的象徵;天分九層(九天),天誕日為正月九;"九"也被附會於帝王,帝王稱為"九五之尊";同時,"九"也象徵極高(九霄雲外)、極廣(九州方圓)、極深(九泉之下)、極冷(數九寒天)......"九"之所以被皇帝崇尚,除上述原因外,"九"諧音"久",也被當做吉利的數字。紫禁城之所以有九百九十九間房子,就是因為三個"九"諧音"久"象徵皇權永久、江山萬代之故。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