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新發現 神秘古橋設計巧妙歷震不倒 (圖)

 2009-01-03 18:4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提示:在2008年12月29日至30日的北川縣城新址區域先期考古調查中,調查人員發現一座修建於清朝,歷經強震仍完好無損的石橋。


記者近期獲悉,為給北川縣城新址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提供依據,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文物局和北川羌族自治縣博物館專業人員組成聯合考古調查隊,進入北川縣城新址區域開展先期考古調查。在2008年12月29日至30日先期考古調查中,聯合考古調查隊在此區域內發現了多處重要的不可移動文物,其中一座歷經地震,依然完好無損的清代石橋引起考古隊重視。

調查 支持新北川重建考古隊文化尋根

"此次調查,主要是為了支持和配合北川新縣城早日開工。"據綿陽市文物局文博科科長鐘治介紹,根據《文物保護法》相關規定,聯合考古調查隊主動進入北川縣城新址區域開展先期考古調查。

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周科華介紹,在連續兩天對區域內多處進行試探後,聯合考古調查隊在周邊山體和沿河地區發現了兩處漢晉崖墓和一處宋代磚室墓,為支持災後新北川重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綿陽市文物局決定自籌資金,擇日對兩處墓葬進行考古發掘。

由於北川縣城新址區域屬於安昌江沖積平原,在較厚的淤積層中暫時沒有新發現,加上安縣地方志中沒有北川縣城新址區域的文字記載,針對淤積情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決定,在北川縣城新址區域建設開工過程中將隨機開展地下發掘,並尋找北川新縣城選址地的歷史文化脈絡。

現場 汶川地震之後 這石橋幾未受損

調查中,聯合考古隊發現兩處極具價值的清代建築,其中一處是位於黃土鎮順義村的皇恩寺,另外一處則是位於順義村和溫泉村交界處的一座無名石橋。據綿陽市文物局文博科科長鐘治介紹,兩處清代古建築已引起了北川羌族自治縣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正在收集詳盡資料,並準備申報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其中無名石橋建築設計巧妙、結構合理且工藝精湛,是省內罕見的一處古代橋樑建築,在經歷了汶川地震後仍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依然橫跨在順義河上。"全長13米,橋下部採用兩根八字形立柱支撐,石柱橋墩上部條石兩端分別彫刻有龍頭和龍尾,游龍逆水而臥。"據考古專家介紹,位於順義村和溫泉村交界處的這座無名石橋,由於該橋橫跨順義河,所以附近老百姓稱其為大橋。該專家認為從建築風格上分析,這座橋的修建時間可能在清代中期。而順義村皇恩寺雖曾遭破壞,導致多數建築被毀,但主體結構沒有變化,價值也非比尋常。

在已公布的"北川羌族自治縣新縣城災後重建總體規劃方案"中,該處建築已經被列入規劃保護範圍。

縱深 地處古蜀文化走廊 北川新址文化厚重

"根據目前掌握的考古數據分析,這一區域很可能是漢唐時期一條重要文化走廊途經地!"雖然對北川縣城新址區域地下文物勘探沒有明確的進展,但綿陽市文物局考古隊隊長宋建民卻認為,北川縣城新址區域歷史文化十分厚重。

宋建民表示,在2008年12月初,省市考古專家對涪江流域進行考古調查時,就在江油方水河流域發現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其分布的密集程度比涪江流域更豐富。而在此前的考古發掘中文物工作者發現,作為古蜀文化一條最重要的通道陰平道,在進入四川地區後順涪江西岸經江油方水中轉,過安縣花?,順著黃土鎮、安昌鎮走向成都,形成一條重要的古蜀文化走廊,而北川縣城新址區域恰好就處於走廊上,這也讓北川縣城新址區域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
来源:四川在線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