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破空:也評胡錦濤的"不折騰"論

在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的大會上,胡錦濤提出"三不政策"。其中的"不折騰"之說,備受爭議。

按照中共官方定義,"改革開放",起源於30年前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那次全會,最先由時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華國鋒主導,原本的議題是農業、經濟和計畫。但以鄧小平為首的政治老人,經事先精心謀劃,發動突然襲擊,提出"討論真理標準問題和重大歷史遺留問題"。會議主題突變,經濟問題被拋到一邊。

會議的結果是,以鄧小平為首的"元老派"大勝,以華國鋒為首的"凡是派"大敗,老人政治登上舞臺。兩年多後,華國鋒被趕下臺,鄧小平成為實質上的中共最高首腦。

都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華國鋒的提法是"抓綱治國",鄧小平的提法是"改革開放"。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的同時,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其實還是"抓綱治國"。換言之,不論"抓綱治國",還是"改革開放",都是政治表述。只是,鄧的表述比華的表述更技巧、更高明。

內容一致,表述不一,乃是著眼權力鬥爭。以"路線鬥爭"為名,而行權力鬥爭之實,是中共黨內百演不休的戲碼。鄧小平師從毛澤東,深諳此道。依照"十一屆三中全會"結論,會後,中共立即為彭德懷、陶鑄等平反,為1976年"天安門事件"平反;後來,更延伸到平反劉少奇、改正"右派",等等。

按照今日江澤民、胡錦濤等人說法,當年,鄧小平一派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的作為,是"搞政治";會後進行的一系列"平反",是"折騰"。如果當年的華國鋒具有足夠權威,或者,擅長權謀,他用"一心一意搞建設"、"向前看"、"不爭論"、"不折騰"等等說法,就完全可以壓住一切,所有"平反"都無從談起。

華國鋒被扣上"凡是派"的帽子。實際上,胡錦濤也是"凡是派",新"凡是派"。華國鋒的"兩個凡是",是盲從毛澤東;胡錦濤的"兩個凡是",則是盲從鄧小平。但華國鋒逮捕"四人幫"、否定文革、同意平反冤案,大幅顛覆毛路線;胡錦濤卻中規中矩,死守鄧理論,守成有餘,創新不足,其"凡是"情結,遠遠重於華國鋒。

當然,在胡錦濤之前的那個江澤民,也是"凡是派",胡錦濤不過是依葫蘆畫瓢。憋氣的是,胡錦濤不僅要對鄧小平稱"凡是",在某種程度上,還要對江澤民稱"凡是"。胡錦濤盲從鄧小平,乃是由衷,如華國鋒之盲從毛澤東;胡錦濤盲從江澤民,則是違心,不得已而為之。

在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的大會上,胡錦濤向江澤民"致以崇高的敬意",江澤民則起身領受致敬。這一幕,具有極強的象徵意義:胡錦濤的權力,傳承自江澤民,那是他理應感恩的對象。

無法想像,在美國,歐巴馬上臺後,新政府開會,要請布希到場,並一再致敬;或者,在臺灣,馬政府開會,要請陳水扁到場,馬英九向陳水扁致敬。這種情形,不會出現在文明國度,那是因為,在這些國家,領導人由民眾投票選出,他的權力來自人民;前任領導人,不可能成為他感恩的對象,只有人民,才是他感恩的對象。

胡錦濤的"三不政策":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重點在於"不折騰"。官方媒體和御用學者故意把這個"不折騰"解讀為"不否定改革開放,不走回頭路,堅持科學發展觀。"用朝後比的手法,製造胡錦濤也在"進步"的假象。

實際上,胡錦濤所提的"不折騰",是針對民主呼聲,意思是:"不搞民主",拒絕民主。意即,寧願原地踏步,也不冒險前進(不冒丟失政權的風險)。胡錦濤的保守與落後,在這裡,暴露無遺。胡錦濤還說"不走老路,不走邪路",重點也在"不走邪路",仍然是針對民主潮流。

中共一建政,就至少折騰了30年(1949至1978),如今,卻以"不折騰"為藉口,堵塞民主之路。世界民主潮流,被中共定義為"邪路";中華民主呼聲,被胡錦濤定義為"折騰"。

同其他中共高官一樣,胡錦濤講話,通篇以"我們"為主語,把"黨和人民"混為一談。無形間,就把黨的錯誤與罪孽,與人民被裹挾參與混為一談,彷彿,反右、大躍進、大飢荒、文革,等等,都不只是共產黨的責任,更是全體國民的責任。時至今日,中國民眾還須得為中共的罪孽背書,中華民族還須得為中共的折騰買單。

於是,不得再討論"真理標準"問題,不得再提出"重大歷史遺留問題"。一句話,不能談民主,不得搞選舉;不能談三權分立,不得搞監督與制衡。所謂"普世價值",與中國無關。

胡錦濤在講話中,提到目標,以"我們黨成立100年時"(2021年)、"新中國成立100年時"(2049年)來表述,暗示,中共執政目標,以百年計。可見,中共當政,不僅在理念上認同封建王朝,在時間上,也試圖與封建王朝比肩。

滿清"洋務運動",迴避制度變革,為辛亥革命所席捲;中共"改革開放",有清廷之志,也迴避制度變革,會不會為另一場革命所埋葬?歲月悠悠,時光如水,人們可拭目以待。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陳破空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