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就業問題 快救出口

歐美市場萎縮,正嚴重衝擊中國世界工廠,中國以勞動力密集產業為主的出口型產業,長期以來容納龐大就業人口。中國政府必須體認,人民幣4兆元刺激內需計畫,僅能帶動基礎建設,無法扶助出口產業,要真正解決就業問題,必須加快腳步,協助加工貿易企業渡過難關。

中國近年推動"轉型升級",頒布一道道遏制加工貿易發展的政策,希望淘汰和拋棄勞動力密集產業,以"騰籠換鳥",加工貿易台資企業極力奔走,倡議勞動力密集產業帶動就業的貢獻,都改不了中南海經貿官員的思維。

如今,金融危機使得加工貿易企業重創,農民工返鄉一波波,失業加劇,可能為中國大陸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中共中央和地方政府才逐漸意識到勞動力密集產業的重要性。

實際上,依據商務部日前發布報告,中國出口每波動1%,就會衝擊18萬到20萬人就業。中國11月出口額比前一年下跌2.2%,是六年來首次出現負成長;同時,中國前十個月出口增長率若去除人民幣升值、原物料價格大漲等因素,可能已呈現負成長,因此才會出現中小企業倒閉、農民工失業返鄉等連鎖現象。

儘管已頒布人民幣4兆元的刺激內需政策,近期頒布救房市、救車市等政策,這些政策都是針對內需經濟,能夠提供的就業機會仍有限,無法完全吸納從出口企業失業的大量農民工。中國應針對出口型產業,加快推出更多輔導、協助措施和辦法,才能真正創造就業,避免這場隱然成形的失業危機。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