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傳拓藝術展現青銅器形制之美(二) (圖)

四、史語所藏全形拓

1928 年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之後,在所長傅斯年先生的領導下,上窮碧落下黃泉,為搜尋研究資料不遺餘力,豐富的金石拓片成了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的珍藏,其中包含了大約兩千餘件青銅器全形拓片,其中包括吳式芬、陳介祺、柯昌泗、馮恕、孫壯、羅振玉等金石名家的收藏,傳拓者多為高手,如周希丁、王秀仁等,質精量多,頗為可觀。收藏名家劉體智(善齋)先生於 1932 年將善齋所藏銅器全形拓四百餘紙,捐贈本所,為本所全形拓藏品之大宗,精金良墨,彌足珍賞。

西周晚期.毛公鼎

鼎,古代飪食器。此鼎為西周晚期器,口下飾大小相間的重環紋,下輔弦紋一道,足呈獸蹄形,內壁鑄銘文32行479字,是現存商周有銘銅器中最長的一件,記"毛公"輔國有功,周宣王豐厚賞賜,"毛公"因而鑄鼎感謝天子恩澤。此拓鈐有陳介祺印記九枚,為其著名收藏。

西周中期.鐘

鐘,周代打擊樂器。此鐘西周中期器,鉦間鑄有3行35字,大意為"桌"作此寶鐘,用以追孝先祖、宗廟祭祀、並祈願自己與夫人"蔡姬"永久享用。"蔡姬"二字為後刻。陳介祺為清代著名金石收藏家,藏有古鐘十口,因而將其書齋取名為"十鐘山房"。此鐘為陳介祺所藏十鐘之一。

西周晚期.大克鼎

鼎,古代飪食器。此鼎為西周晚期器,又名膳夫克鼎,頸部飾變形獸面紋,腹部飾以寬大波曲紋,立耳兩側飾龍紋,三足上部為突出的獸首。器內鑄銘文28行281字,記"膳夫克"對祖父"師華父"的頌揚懷念及"周天子"對"克"的賞賜,故"克"鑄此鼎以感念之。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