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鹿城區委書記楊湘洪「十一」期間隨團到法國考察滯留不歸;十月二十二日,上海市盧灣區副區長忻偉明日前隨團在法國巴黎考察時「失蹤」。目前,忻在專門工作組的勸說下,低調返回上海,外間猜測因其非中共黨員的身份,可以免受重罰,只是撤銷行政職務而已。楊則堅拒返國,根本不與赴法勸說組人員見面,鐵心不歸。楊、忻出走特別是楊的拒絕返國,注定要成為二○○八年新聞盤點的大事件──標誌著體制性腐敗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儘管這兩位官員的身份無法與延安時期出逃的中共元老張國燾相比,也無法與「六四」事件後出走美國的香港新華分社社長許家屯相比。
近年來的官員外逃,表面原因是身負經濟弊案,實質乃信仰危機所致。身負經濟弊案的高官一旦被雙規,試圖減輕刑罰的「反省」,都有「辜負了黨的培養」的自白。通俗地說,這是信仰危機的表現,即他表面遵從的信仰只是一種政治上正確的外衣,本質上信奉什麼(如金錢萬能、佛道佑官等)外界無從知曉,除非貪腐案件爆發而不得不進行「反省」。曾經轟動一時的河北叢福奎案與雲南李嘉廷案,經由官媒披露時,均有二人長期信佛而「不讀馬列毛鄧著作」的細節。
大陸國家社科規劃《中國懲治和預防腐敗重大對策研究》課題組披露,在中國外逃的四千多名貪官中,金融系統、國有企業單位工作人員約佔百分之八十七點五,其他部門約佔百分之十二點五。與貪官外逃相伴生的是資金外逃。中國一九九八至二○○二的十五年間,資金外逃額超過一千九百億美元,年均一百二十億美元以上。從一九九○年開始,資金外逃額在每年一百億美元上下波動,總體呈上升趨勢。就目前情況來看,因為中國與大多數貪官逃逸的西方國家缺少司法引渡協議,外逃官員被緝拿歸案者屬極少數,在巨大利益和較小風險之間進行比較,外逃必然成為任何一位問題官員的首選。
前東德與前蘇聯已經有之
前民主德國哲學家布洛赫經歷了納粹上臺而流亡的苦難,在民主德國建立後由美國回到故土,任德國(柏林)科學院院士與萊比錫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按共產黨學府官府化的制度,布洛赫是階位不低的官僚。蘇共二十大後,布洛赫受赫魯曉夫秘密報告的影響,與頑固的民德當局發生矛盾。六年後,他藉訪問聯邦德國圖賓根的機會,向聯邦德國提出政治避難請求。這就是轟動一時的哲學家出逃事件。
在前蘇聯,一九七八年在聯合國副秘書長任上的外交高官舍甫琴科的出逃,更為轟動。舍甫琴科在「擅離職守」後的發言表明:自己不願在蘇聯體制內做偽君子,高級官僚的特權沒給他帶來心理上的愉悅,反而是良心上的壓力。以前東德與前蘇聯的案例為參照,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共為數不少的官員正處於信仰危機與良心壓力之中,這些人即便身體沒有出逃,思想也早已出逃。
「裸體做官」與申報制度胎死腹中
一位十四歲的女孩隻身出國並長期居留,恐怕在西方國家也是少見的。但是,在父親身為中共處級幹部及近親在北京做高幹的孩子們那裡,這種現象乃等閑之事。楊湘洪事件表明,他「出國」是較晚的,只是在他出逃前不久才將女兒送到法國。至於妻子兒女全部出國、一個人在國內做官的「裸體做官」現象,實在是比楊湘洪的做法高出一籌,而從另一方面講,這種現像似乎也給了楊湘洪一定的啟示。
江西的胡長清案更典型地說明瞭貪官子女留學(移居)與信仰危機的關係,他曾對移居國外的兒子說:「總有一天中國會不行的。有兩個國籍,將來就有餘地了。」針對貪官利用子女留學海外的渠道來轉移贓款的現象,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仁善曾在二○○六年末公開發表文章,要求「建立健全領導幹部親屬出國留學、定居申報制度」。但是,兩年過去了,不僅申報制度未見出臺,而且縣處級及以上幹部子女的留學出國熱潮更加高漲。許多六十年代出生的高級幹部正應了「胡長清預言」,因此,上指的十四歲女孩隻身出國就成了一個「時代特徵」。
官跑,商亦跑
應當說,絕大多數本土企業家選擇離開中國的途徑是正當的,如投資移民。目前,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公民移民申請來自企業家的投資移民。其中,企業家灰色的第一桶金可能被追究是他們移民海外的動力之一。事實上,若想在中國經商成功就必須認同官商一體的潛規則。換言之,企業家不想主動犯罪,也難免被貪腐官員裹挾。他暗示低價批給你轉手可賺上千萬的一塊地皮,你就得立刻送他三百萬的「辛苦費」。依照法例而言,此乃共同犯罪無疑。
全球金融危機更進一步促使企業家選擇出逃道路,如坐落於浙江紹興的中國最大的印染企業龍江控股,其董事長陶壽龍攜夫人偷渡,在汕頭被抓獲。其出逃的原因是欠下巨債與工人工資後,宣布破產。此案的後續處理是否引發紹興官場貪腐連環案,尚無法判斷,但是溫州楊湘洪外逃被傳與在金融危機中陷入危局的企業有關,恐怕不是空穴來風。
外逃的中共官員和商人的層出不窮,不僅反映了中國社會從上而下的全面信仰危機,也反映出日益腐敗的政治體制已病入膏肓。眾多的出逃者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他們的政治嗅覺十分靈敏,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已經非常清楚中共這條船撐不了多久了,他們不願意為中共執政的欠債買單,更不願意為其殉葬,搶在「沉船」前逃命就成為了他們的本能反應!
来源:近年來的官員外逃,表面原因是身負經濟弊案,實質乃信仰危機所致。身負經濟弊案的高官一旦被雙規,試圖減輕刑罰的「反省」,都有「辜負了黨的培養」的自白。通俗地說,這是信仰危機的表現,即他表面遵從的信仰只是一種政治上正確的外衣,本質上信奉什麼(如金錢萬能、佛道佑官等)外界無從知曉,除非貪腐案件爆發而不得不進行「反省」。曾經轟動一時的河北叢福奎案與雲南李嘉廷案,經由官媒披露時,均有二人長期信佛而「不讀馬列毛鄧著作」的細節。
大陸國家社科規劃《中國懲治和預防腐敗重大對策研究》課題組披露,在中國外逃的四千多名貪官中,金融系統、國有企業單位工作人員約佔百分之八十七點五,其他部門約佔百分之十二點五。與貪官外逃相伴生的是資金外逃。中國一九九八至二○○二的十五年間,資金外逃額超過一千九百億美元,年均一百二十億美元以上。從一九九○年開始,資金外逃額在每年一百億美元上下波動,總體呈上升趨勢。就目前情況來看,因為中國與大多數貪官逃逸的西方國家缺少司法引渡協議,外逃官員被緝拿歸案者屬極少數,在巨大利益和較小風險之間進行比較,外逃必然成為任何一位問題官員的首選。
前東德與前蘇聯已經有之
前民主德國哲學家布洛赫經歷了納粹上臺而流亡的苦難,在民主德國建立後由美國回到故土,任德國(柏林)科學院院士與萊比錫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按共產黨學府官府化的制度,布洛赫是階位不低的官僚。蘇共二十大後,布洛赫受赫魯曉夫秘密報告的影響,與頑固的民德當局發生矛盾。六年後,他藉訪問聯邦德國圖賓根的機會,向聯邦德國提出政治避難請求。這就是轟動一時的哲學家出逃事件。
在前蘇聯,一九七八年在聯合國副秘書長任上的外交高官舍甫琴科的出逃,更為轟動。舍甫琴科在「擅離職守」後的發言表明:自己不願在蘇聯體制內做偽君子,高級官僚的特權沒給他帶來心理上的愉悅,反而是良心上的壓力。以前東德與前蘇聯的案例為參照,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共為數不少的官員正處於信仰危機與良心壓力之中,這些人即便身體沒有出逃,思想也早已出逃。
「裸體做官」與申報制度胎死腹中
一位十四歲的女孩隻身出國並長期居留,恐怕在西方國家也是少見的。但是,在父親身為中共處級幹部及近親在北京做高幹的孩子們那裡,這種現象乃等閑之事。楊湘洪事件表明,他「出國」是較晚的,只是在他出逃前不久才將女兒送到法國。至於妻子兒女全部出國、一個人在國內做官的「裸體做官」現象,實在是比楊湘洪的做法高出一籌,而從另一方面講,這種現像似乎也給了楊湘洪一定的啟示。
江西的胡長清案更典型地說明瞭貪官子女留學(移居)與信仰危機的關係,他曾對移居國外的兒子說:「總有一天中國會不行的。有兩個國籍,將來就有餘地了。」針對貪官利用子女留學海外的渠道來轉移贓款的現象,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仁善曾在二○○六年末公開發表文章,要求「建立健全領導幹部親屬出國留學、定居申報制度」。但是,兩年過去了,不僅申報制度未見出臺,而且縣處級及以上幹部子女的留學出國熱潮更加高漲。許多六十年代出生的高級幹部正應了「胡長清預言」,因此,上指的十四歲女孩隻身出國就成了一個「時代特徵」。
官跑,商亦跑
應當說,絕大多數本土企業家選擇離開中國的途徑是正當的,如投資移民。目前,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公民移民申請來自企業家的投資移民。其中,企業家灰色的第一桶金可能被追究是他們移民海外的動力之一。事實上,若想在中國經商成功就必須認同官商一體的潛規則。換言之,企業家不想主動犯罪,也難免被貪腐官員裹挾。他暗示低價批給你轉手可賺上千萬的一塊地皮,你就得立刻送他三百萬的「辛苦費」。依照法例而言,此乃共同犯罪無疑。
全球金融危機更進一步促使企業家選擇出逃道路,如坐落於浙江紹興的中國最大的印染企業龍江控股,其董事長陶壽龍攜夫人偷渡,在汕頭被抓獲。其出逃的原因是欠下巨債與工人工資後,宣布破產。此案的後續處理是否引發紹興官場貪腐連環案,尚無法判斷,但是溫州楊湘洪外逃被傳與在金融危機中陷入危局的企業有關,恐怕不是空穴來風。
外逃的中共官員和商人的層出不窮,不僅反映了中國社會從上而下的全面信仰危機,也反映出日益腐敗的政治體制已病入膏肓。眾多的出逃者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他們的政治嗅覺十分靈敏,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已經非常清楚中共這條船撐不了多久了,他們不願意為中共執政的欠債買單,更不願意為其殉葬,搶在「沉船」前逃命就成為了他們的本能反應!
- 關鍵字搜索:
- 官員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