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洛陽龍門石窟 列世界文化遺產

作者:林秋伶 蕭鴻翰  2008-11-17 11:3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河南不僅是客家先民,首次南遷的出發地,也是中國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因此蘊藏著豐富的文化資產,像是位於洛陽的龍門石窟,就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石窟最早起源自古印度,是佛教徒修禪的地方,後來更在石窟刻上佛像,成了″石窟寺″,龍門石窟現存佛像就有十萬多尊,不過許多佛像卻因為走私盜賣,而遭到嚴重的破壞,但龍門石窟,在歷史及佛教藝術上的地位,仍然是很難被取代的,帶您一起去看看。

沿著伊水遠眺,兩旁山勢陡峭 氣勢磅礡,大大小小 ,密如蜂房的窟龕,就開鑿在崖壁上,南北綿延一公里,這裡 就是著名的,洛陽龍門石窟龍門石窟總共,有大大小小的石窟二千多個,佛像也有十萬多尊,它不僅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並稱中國三大藝術寶庫,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西元493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篤信佛教的孝文帝,不僅修建寺院,更在伊水兩岸開窟造像,自北魏以來,龍門石窟斷斷續續,開鑿了四百多年,也成就了今日所見的,偉大鵰刻藝術。龍門石窟中有30%的彫刻作品,是北魏的,60%是唐代的,其它10%是其它朝代依次所創的。

歷經戰亂與朝代更迭,龍門石窟的佛像,依建造年代背景不同,造像也有所不同,從這座賓陽三洞,就能明顯的區分出來。北魏時期,由於佛教初傳中國,佛教剛剛傳到中國,為了吸引教眾,佛教徒就將佛像,彫刻的嘴角是微笑的,到了唐代之後,慢慢的佛教教眾很多了,為了維持佛祖的尊嚴,就由最初的和藹可親,慢慢的變成了,今天所講的莊嚴肅穆。

面容豐腴飽滿,雙眉細長雙目俯視,看起來相當莊嚴典雅,在龍門石窟成千上萬的造像中,形態最大的要算是,這尊奉先寺的主像,″盧舍那大佛″了,″盧舍那大佛″高17公尺,光是耳朵就將近2公尺,比一個人還要高,唐代武則天還曾捐脂粉錢二萬貫,來修鑿大佛,因此當地更是傳說,大佛是武則天的化身。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的,也是唐代彫刻藝術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更展現出了大唐帝國,強大的物質和精神力量奉先寺是一個,寬將近40公尺的露天大龕,除了主像″盧舍那大佛″之外,還有八尊大型雕像,有菩薩有天王,還有充滿氣勢的金剛力士龍門石窟自北魏開鑿以來,歷經1500多年的滄桑,不僅是佛教藝術的極致表現,更見證了,中國佛教文化的發展。

来源:奇摩新聞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