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敏感歷史真相 「炎黃春秋」遭整肅

屢說真話、強調穩步改革、受知識份子敬重的"炎黃春秋"月刊,最近遭北京當局整肅;中共文化部日前以社長杜導正、副社長楊繼繩等主要社方幹部年齡過大做藉口,下令更替領導班子。

中共文化部此舉,被政治學者視為"六四事件以來,最大一場封殺媒體大戲。"現在大陸各地都在回顧改革開放卅年的路程,再過七個月,是89年"六四"事件廿週年;在此敏感時,"炎黃春秋"的命運,正湧動一股"川不可防,言不可弭"的激流,事情未來發展,可能在北京政壇掀起風暴。

最新一期亞洲週刊報導,事情緣起於"炎黃春秋"今年九月號,刊登新華社四川分社前社長孫振的七千字長文"文革後期我與四川省委書記的交往",這是89年以來,大陸傳媒首次以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為主要描述對象的專篇正面報導。

文章講述擔任四川省委書記的趙紫陽,在農村基層調查並調整農村政策,每到一地,不准地方黨政機關派人迎送,直接步入田間與農民交談,堅持實事求是。孫振在文章最後說:"在廣大農村改革的早春時節,‘要吃糧,找紫陽'的民謠,是人民對紫陽的最為美好的讚譽。"

文章發表後,引起一位"前主要領導人"不滿,要求一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嚴肅處置;上月中旬,文化部即著手處理。

"炎黃春秋"接連刊出關於趙紫陽的文章,07年七月刊登前中共副總理田紀雲的"國務院大院的回憶",是89年以來,首次公開在報刊上出現趙紫陽的名字。明年六月是"六四"事件廿週年,北京政壇高層擔心,"炎黃春秋"如此敢於突破,會引起大陸民眾更進一步聯想。

八九年學運,趙紫陽時任總書記,因為同情學運,觸怒"太上皇"鄧小平被罷絀,江澤民由上海調往北京,接任總書記,趙紫陽則抑鬱以終,05年一月去世。近廿年來,大陸始終存在平反六四的呼聲,由於當時主政者江澤民、李鵬仍健在,因此平反六四、趙紫陽平反在官方、民間仍是禁忌公開議論的話題。

"炎黃春秋"一年多來,多次刊登有關持續改革開放的文章,主張改革開放要逐步推進,符合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的思路。受趙紫陽知遇之恩的杜導正認為,政治民主,政治體制改革,是中國當今和今後前進中最核心的問題;他提出"碎步前進"理念,慢慢推進,條件成熟了,步子再加大些,民主政治是世界潮流,誰都阻擋不了。

杜導正認為,當前中國民主政治前進最可行的方案,是回應胡錦濤的號召,放寬言路,營造寬鬆的輿論環境,然後逐步放開。在這個過程中,媒體有責任,意識形態管理部門有更大的責任。

這些年來,杜導正主持的「炎黃春秋」,發表引起北京當局某些高層不滿的重要文章有五類,除了有關趙紫陽的文章外,第二類是前總書記胡耀邦的文章。

最新一期亞洲週刊報導,從1994年胡耀邦去世五週年刊登第一張照片並配小詩開始,直到06年11月中共中央召開胡耀邦90週年紀念座談會,前後刊登卅多篇文章,現在胡耀邦的文章已徹底開禁。

第三類是呼籲政治體制改革的文章,此類文章在「炎黃春秋」中佔極大比例。今年五月,刊登十一位專家學者筆談全國人大與政協文章「推進民主是第一要務」;七月發表十六位專家學者筆談汶川地震,鼓吹開放傳媒空間。

第四類是探討中國社會性質和發展道路理論的文章,如07年二月發表中國人民大學前副校長謝韜的「民主社會主義與中國前途」,引起巨大反響。

第五類是以親身經歷的史實,還原敏感而重大的歷史事件真相。例如:還中共創始人陳獨秀丶早期領導人張聞天等人公道的文章,如實記載當年「大躍進」丶「大飢荒」丶「反右運動」。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