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收購華爾街?(圖)

 2008-11-03 22:3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應不應該憑藉自己的外匯儲備收購華爾街?對中國經濟形勢知情的人們不會這樣想。(Getty Images)

華爾街日報前段時間說,中國應該憑藉自己的外匯儲備來收購華爾街。當人們看到美國政府要救助市場的7000億美元,還得從中國和日本籌得時,更覺得中國應該買了華爾街。其實,中國經濟形勢的知情者都不會這樣想。為什麼呢?

金融體系問題百出 極不穩定

1999年,為了包裝中、農、工、建四大銀行,讓它們的賬目好看,也可能是為後來的上市做準備,國內成立了四家資產管理公司,一個銀行設立一家,把銀行的不良資產剝離出來,交給這些公司處理,截至2006年底剝離的資產共有22000多億元人民幣。同時,財政部撥給這四家公司400億作為資本金,並向各公司對口的四大銀行發行了固定利率為2.25%的8200億金融債券,央行給這四家公司貸款5700億。

結果是,四大公司處置資產回收的資金,還不足以償付其貸款和債券的利息。原本計畫存在十年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大量欠債,無法營運。而且又形成新的集團利益,各自發展了其下屬的金融機構及實體。而為瞭解決這些問題,有關人員提出的方案,居然又是剝離其不良資產,核銷其債務,這叫做剝離之剝離。

可以看到,中國官方不具備解決其金融體系問題的能力,因為它的解決方案造成了新的、幾乎是與老問題相同的問題,並且至今沒有停止並消除剝離之剝離這一過程的跡象。

現實是主要銀行已被房地產深度套牢

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DP)高速增長,在近年是依賴房地產的迅速擴張實現。而房地產能夠在數年間達到一個龐大的規模,拉動GDP多年的增長保持在10%以上,是依靠銀行的信貸支持。根據中國央行的報告,房地產貸款佔總貸款中的比重在2000年為6%,到2003年增加到21%,在那之後還在上升。過度膨脹的房地產一旦遭遇寒流,勢必造成連鎖反應,造成銀行大量帳款收不回來。

2007年宏觀緊縮開始實行之後,各地房地產市場出現逆轉:新屋滯銷、一些房地產商資金鏈條斷裂、房屋中介大批倒閉。此時無論房地產商和銀行都意識到了,房地產已經綁架了銀行。在今年的博鰲論壇上,就有開發商說:如果房地產要死,銀行先死!

數額巨大的假按揭給銀行造成災難

"按揭"一詞意指從銀行貸款買房,然後分期償還,是香港以至中國國內通用的特指貸款買房的名詞。假按揭就是開發商還沒有建好房、但是可以開始銷售的時候,為了早日回收現金,用虛假的資料,捏造大量購房合同到銀行辦理貸款。在銀行內線和開發商裡應外合的情況下,銀行發放的購房貸款落到了開發商手上,而不是貸給購房者,因為購房者是虛構的。

這樣,在房屋還沒有賣出去的情況下,開發商已經回收現金。當然,如果房屋仍然沒有賣出去,開發商需要自己付每月的償付部分。可是,一旦開發商出現資金困難,停止支付每月償還款,隱藏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還有的是在開發商卷款逃逸後才暴露出來的,如北京的"森豪公寓騙貸案",開發商利用職工名義虛構購房合同騙取6.4億元貸款。2006年6月,上海浦發銀行發現假按揭騙去該行1.26億元貸款。有人說假按揭已經成了房地產業內一種盛行的融資方式,從新屋的大量空置、而開發商仍能不斷膨脹這個現象來看,這個說法不是空穴來風。

商業道德風險是中國銀行業的致命點

大量不良資產的產生,其原因就是銀行人員裡應外合盜取資金,從中牟取私利。商業道德風險伴隨中國的政治現實而存在,不可能改變。因為北京當局管理銀行體系的核心是維護自己對於政權的絕對控制,當執政利益受到威脅時,銀行系統必須為它服務,而犧牲銀行業不可違背的原則。例如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成立、運營過程,就是北京當局採用拖延而不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把惡果拖到以後暴露,讓當前這一任領導人不受影響。

北京當局管理金融的意圖是要管住地方,把方便留給自己。可是中央怎麼做,地方就怎麼做,只想把地方管住而沒有誠意約束自己是不可能管好的,這就造成了中國金融制度的極不穩定。

缺乏軟實力來實施收購和管理

北京當局即便認為自己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到華爾街收購,也沒有軟實力來實施收購併且管理收購來的資產。華爾街代表資本主義這一百多年來發展的金融技術的頂峰,作為脫離實體生產的這個行業,發展了許許多多令外界眼花繚亂的"玩錢"的技術,這些技術已經構成了一個門檻,使得新興市場難以企及。尤其是中國的政治現實,注定它無法掌控華爾街,這個政治現實就是人治的現實。

華爾街在金融上構成了技術門檻,中國國內有的是人才,但是一來當局知道派出去的人有可能吃裡扒外,自己又不懂華爾街的東西,難以管理。二來自己能信任的、具備能力的人寥寥,不可能只有一兩個人的班底就把這麼大的事給辦了。所以有什麼必要把錢撒到自己控制不了的地方呢!

最後一個牽制北京來掌控華爾街的是北京當局的心態。在面臨嚴峻的國內形勢以及世紀級別的全球金融危機之際,猶如見到前狼後虎一般,動彈不得,哪裡還有餘力到國際金融領域擴張。這個心態,突出反映在它的宏觀政策方面。中國從去年開始已在收緊貨幣供應,意在控制通貨膨脹,尤其是房價的上漲,結果GDP明顯放緩,當局已經改變調子,要保增長速度。一方面出臺提高出口退稅措施,另一方面默許各地方採取保護房地產行業的措施。也許當局感到收入降低帶來的社會矛盾的風險,還要大過物價上漲的風險,所以宏觀經濟政策也是前狼後虎的緊張局面。

從這些方面分析,也許我們可以看清為什麼中國的外匯儲備反正要為美國的財政赤字買單,北京當局卻不來乾脆買了華爾街。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