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重創 接單難收帳更難

中國商務部官員發現,今年以來中國出口企業"收帳難"的問題越來越明顯,一些外國進口商拿了大量的貨品後宣布破產,導致中國企業蒙受巨大損失。

廣州日報報導,今年以來中國出口遭遇困難,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問題更大。以玩具為例,今年一至八月,中國出口額51.7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僅微增1.3%,如果剔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同比應該下降一成左右。

中國商務部公平貿易局壁壘調查處處長郭中在廣交會舉行的出口研討會上表示,隨著金融海嘯愈演愈烈,中國企業不僅出現接單難問題,被拖欠貨款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

郭中說,"現在外國進口商在本國銀行很難貸到款,他們往往提出要賒帳,也就是採取放帳交易的方式,中國企業變成了海外客戶的融資工具,這對我們來說危害很大。一些企業發貨後很長時間錢都收不回來,有些進口商甚至拿了大量貨物後就宣布破產,而中國企業還不是優先債權人,想拿回貨款就更加困難。"

中國企業對外出口大多採用放帳交易形式,歐美國家買方僅預先支付10%至30%的訂金,餘款一般在交貨後90天至150天才付清。但今年經濟形勢嚴峻,歐美買家給的訂金越來越少,不少外國買家貨款一拖就五、六個月,嚴重積壓中方資金。

在廣交會上,臺州一家玩具企業負責人吳金鴻表示,今年三月美國一進口商向他購買10萬美元以上的產品,但貨款支付日到期後,買家卻一直拖欠。吳金鴻說,"還好我們事先為這宗生意投過保,最終獲得了保險公司給付90%的貨款,現在我們接單時都特別小心。"

據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一至五月,中國對美國出口的信用保險金額僅30億美元,但同期的報損理賠金額達9939萬美元,理賠率比去年同期增加三倍,達3.3%。而前五個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總額為955億美元,按3.3%的壞帳率計算,損失金額超過30億美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