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奶製品市場規則混亂

中國國家有關部門幾天前下達緊急通知﹐要求全國上下所有銷售者﹐必須將9月14日前生產的所有品牌牛奶回收﹐批批檢測貼上合格標籤後才能重新出售。但有關規定雷聲大雨點小﹐即使在廣東地區幾個大城市﹐仍有不少銷售者至今仍未按有關規定實行回收﹐有的甚至表示沒有聽說這樣的規定。

本臺週一晚致電廣州燕塘牛奶公司﹐值班人員對記者表示﹐該公司的牛奶不含三聚氰胺。但當記者問到是否有接到9月14日前生產牛奶全部要進行回收時﹐這名值班人員就表示不清楚。

記者又撥打深圳晨光乳業的電話﹐接線員同樣表示自己公司的牛奶不含三聚氰胺。不過說到有關回收規定時﹐接線員的說法就前後矛盾﹐先說所有9月14日前生產的牛奶全面回收﹐包包開封檢測﹐後來又表示回收後只需抽檢﹐沒有問題後加上標籤就可以從新推出市場。她強調﹐這個過程很快就能完成。

香港《蘋果日報》、《東方日報》週四就分別報導﹐廣州、佛山、上海、杭州等地不少的超市、售奶點﹐仍然未將9月14日前生產的奶製品下架﹐當中包括吉之島等大型商鋪。《蘋果日報》的報導又指﹐國家的政策多變﹐令不少業者感到不滿﹐表示剛重新上架的奶品又要再次下架。而市民就更是怨聲載道﹐他們抱怨市面奶製品的安全標籤五花八門﹐令人難於辨認。而之前國家通報8月14日後生產的牛奶沒問題﹐現在又改成將9月14日前的牛奶要回收﹐期間的奶製品是否安全頓成疑問。

中國質檢總局訂出奶類製品中,含三聚氰胺的快速檢測國家標準,並即時生效。中國國家標準委稱,該方法按照國家標準快速制定程式,經十多家實驗室共同實驗確證,並經專家組審查通過。

另外,使用合格奶粉生產的1千噸大白兔奶糖已經開始上市。生產商表示,新上市的奶糖全部通過質檢部門檢測合格,不含三聚氰胺。奶糖都貼上了綠色的合格標籤。而內蒙古伊利集團表示,發生三聚氰胺事件後,該集團已派管理人員直接營運或收購私人的收奶站,以確保牛奶來源的品質。內蒙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郭啟俊表示,事件大大打擊以內蒙為基地的蒙牛和伊利集團。

衛生部宣布截至星期三為止,全國因為食用問題奶粉而留醫的嬰兒有5824人,當中6人情況嚴重。累計康復出院的就有四萬三千多人。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