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打開網路,翻開報紙,造成奶粉事件的三聚氰胺被各大媒體炒得沸沸揚揚,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民眾對國家的食品安全產生了很大的質疑和不安,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牛奶中隱藏著比三聚氰胺更可怕的東西是抗生素,這個魔鬼不僅在牛奶中,還大量的存在於日常食用動物中。專家認為,這會是致人類毀滅性災難的一大隱患。
由奶粉而引發的牛奶風波,讓我想到我在今年「兩會」期間,曾做過一個《警惕肉類抗生素氾濫使用,避免人類毀滅性災難》(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768d4101008rr1.html)的提案,恰好提及牛奶安全另一個重大問題,看到國家下決心開始下大力氣整頓奶業,建立新的質量標準,希望能藉此良機一併解決這一更嚴重的問題。
我的這個提案已引起了農業部的重視,農業部已在8月22日做了相關回覆。從回覆中可以看到,國家對這一問題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各地的落實還有很大差距,現實情況令人非常擔憂。(回覆文件附後。)
我並不是食品安全的專家,沒有太多的資格提這樣的專業提案,只是我是女性工作者,長年關注人體健康話題,又是素食者,會很注意相關食物危害和安全問題,也有不少切身感受。當時寫這個提案的緣由是一朋友感冒發燒,吃了很多藥,天天輸液體也不管用,便抱怨現在的藥品質量太差。一位做生物研究的專家解釋說,這並不是藥的質量在下減,而是人的耐藥性在提高。除了臨床濫用抗生素藥外,在中國,抗生素被普遍用於牲畜的飼料添加劑,食物污染是一更大的原因,當人食用了這些含有抗生素殘留物的奶和肉製品,會致使體內病菌耐藥性明顯上升。
牛奶被認為是營養比較全面,最容易被人體吸收的食品,牛奶的人均佔有量也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生活質量和人民健康水平。近年來,我國開始大力提倡推廣喝牛奶。但是,當人們喝下一杯牛奶時,有可能把殘留在牛奶中的抗生素也喝了進去。奶粉事件暴露出的只是顯性的造假摻假,而養牛過程中的常規使用抗生素防疫、激素飼料餵養等隱性危害是更嚴重的問題。
另一方面,奶牛的常發病是乳腺炎。長期以來,中外治療奶牛乳腺炎的藥物是青黴素、鏈黴素等抗生素,牛奶中抗生素殘留是全世界奶牛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是因為養牛者均用抗生素類藥物治療奶牛疾病。目前歐盟英國等國已限用這類初級抗生素,而我國依然在普遍廣泛使用,使得奶牛對抗生素的耐藥性越來越強,療效也越來越差,使用的劑量越來越大,殘留在奶牛及牛奶中的抗生素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濃。據調查,目前我國一般奶牛場中奶牛乳腺炎的患病率在30%左右,而治療的方法就是打抗生素,這些在用藥3天內採集的牛奶中會殘留抗生素,並且沒有檢查環節,它同受農藥污染、放射性污染的牛奶一樣,屬於異物污染物,是不能食用的異常乳。
目前我國多數的奶農實行分散飼養,難以統一管理。許多奶農受利益驅動,往往在奶牛生病服藥期間依舊給牛奶公司送奶,各地監管部門也缺少相應的監管機制。要解決這一問題,只有通過集中專業圈養方式,才能達到真正「無抗」,對奶質的檢驗成本也才能承受。近兩年,國內光明、三元、蒙牛等大型牛奶企業紛紛打出「無抗奶」的旗號,但在牛奶消費越來越普遍的今天,牛奶廠家的生產量直線上漲,國內市場22家奶粉廠家檢出三聚氰胺事件,這必然會引起大家對「無抗奶」的多多疑慮甚至質疑。
牛奶在生產的過程中有很多環節,除了把好牛防疫用藥關,還要把好飼料關。另外奶牛在擠奶時,奶頭因不能及時清潔會滋生大量的微生物,有可能需要用抗生素擦拭清理奶頭,然後就會在下次擠奶的時與奶液一起流入到收奶器具,製成乳製品被消費者吃掉後,在人體內會對抗生素產生抗體。所以有不少的奶需要『脫抗』處理,否則人體的免疫力不會因為飲用牛奶強壯,反而身體免疫力會越來越低。
另外,我們國家家禽飼養大多採取圈養方式,為了不造成瘟疫死亡,長期餵食過量抗生素,這幾乎是飼養業人人皆知的現狀。這些長期攝入「抗菌藥物」的禽畜最後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餚,細菌耐藥性的食物鏈變成了惡性循環。一旦人真的患上耐藥菌所致感染性疾病時,常用的抗菌藥由於細菌耐藥無法發揮作用,使感染難以控制,危及病人生命。特別是兒童,肝臟等解毒功能不全,危害更大。相比之下,在大多發達國家已經歷了不成熟階段,管理極為嚴格,而中國相關的標準還比較模糊,具體執行環節再打折扣,其效果可想而知。
每逢過節,不少人因皮膚過敏而就醫。其重要原因就是吃了不少魚、蝦等海鮮,據研究,這類過敏不少是來自魚蝦體內所含的抗菌藥進入人體而引起的。
讓人不得不高度警惕的是,總有一天,一些普通的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比如肺炎、腸炎、瘧疾、結核病等等,將會因為沒有適合的藥物而使醫生束手無策,眼睜睜地看著患者一一死亡。專家認為,假如某種耐藥性病毒爆發性流傳,極有可能造成人類毀滅性死亡,這絕不是聳人聽聞。自從青黴素這種最早治療炎症的抗生素被發現並大規模使用以來,已經有無數人的生命因抗生素而得到挽救,但各種致病甚至致命細菌的耐藥性問題也同時產生,致使某些抗生素的療效逐漸下降。
微生物本身也是生命體,像人體一樣有對外來物侵入自衛、防禦、反擊的能力,最後的結果就是增強耐藥性。是細菌保護自己的措施。如果我們濫用抗生素,環境中存在的這些致病微生物都是耐藥的,那人體生病感染的都是耐藥菌,很難有有效的藥物治療,最後受到摧毀的是人類自己。
「三鹿結石門」事件除了應該引起人們對乳品市場安全的重視外,更希望能拉響整個食品安全的警報,三聚氰胺致人爆發疾病,引起了國家高度重視,這是非常好的事情。希望不要等到大片的流行病爆發時,再來對付抗生素這個人類自己培養的凶手!
鏈接:
20世紀50年代,抗生素在兒科被稱為「潘金蓮」,即盤尼西林、金黴素、鏈黴素的諧音。半個世紀過去了,「潘金蓮」已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級的抗生素「紅頭盔」,即紅黴素、頭孢菌素、喹諾酮的諧音。而與此同時,抗生素濫用之風也呈愈演愈烈之勢。
WHO的資料顯示,中國國內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達80%,其中使用廣譜抗生素和聯合使用的佔到了58%,遠遠高於30%的國際水平,全國各地濫用抗生素現象普遍存在。據統計,我國每年有8萬人直接或間接死於濫用抗生素,因此造成的肌體損傷以及病菌耐藥性更是無法估量。
現代人的膳食結構已發生了不斷改變,肉類食品的消費量在不斷增長。2005年,我國人均年食肉量為59.2千克,其中雞肉是僅次於豬肉的第二大肉類消費品。2006年,中國雞肉消費量為1040萬噸,人均消費量為10.4千克。據美國食品及農業政策研究所預計,到2010年,我國人均年食肉量城市為32 千克,農村為28千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由奶粉而引發的牛奶風波,讓我想到我在今年「兩會」期間,曾做過一個《警惕肉類抗生素氾濫使用,避免人類毀滅性災難》(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768d4101008rr1.html)的提案,恰好提及牛奶安全另一個重大問題,看到國家下決心開始下大力氣整頓奶業,建立新的質量標準,希望能藉此良機一併解決這一更嚴重的問題。
我的這個提案已引起了農業部的重視,農業部已在8月22日做了相關回覆。從回覆中可以看到,國家對這一問題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各地的落實還有很大差距,現實情況令人非常擔憂。(回覆文件附後。)
我並不是食品安全的專家,沒有太多的資格提這樣的專業提案,只是我是女性工作者,長年關注人體健康話題,又是素食者,會很注意相關食物危害和安全問題,也有不少切身感受。當時寫這個提案的緣由是一朋友感冒發燒,吃了很多藥,天天輸液體也不管用,便抱怨現在的藥品質量太差。一位做生物研究的專家解釋說,這並不是藥的質量在下減,而是人的耐藥性在提高。除了臨床濫用抗生素藥外,在中國,抗生素被普遍用於牲畜的飼料添加劑,食物污染是一更大的原因,當人食用了這些含有抗生素殘留物的奶和肉製品,會致使體內病菌耐藥性明顯上升。
牛奶被認為是營養比較全面,最容易被人體吸收的食品,牛奶的人均佔有量也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生活質量和人民健康水平。近年來,我國開始大力提倡推廣喝牛奶。但是,當人們喝下一杯牛奶時,有可能把殘留在牛奶中的抗生素也喝了進去。奶粉事件暴露出的只是顯性的造假摻假,而養牛過程中的常規使用抗生素防疫、激素飼料餵養等隱性危害是更嚴重的問題。
另一方面,奶牛的常發病是乳腺炎。長期以來,中外治療奶牛乳腺炎的藥物是青黴素、鏈黴素等抗生素,牛奶中抗生素殘留是全世界奶牛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是因為養牛者均用抗生素類藥物治療奶牛疾病。目前歐盟英國等國已限用這類初級抗生素,而我國依然在普遍廣泛使用,使得奶牛對抗生素的耐藥性越來越強,療效也越來越差,使用的劑量越來越大,殘留在奶牛及牛奶中的抗生素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濃。據調查,目前我國一般奶牛場中奶牛乳腺炎的患病率在30%左右,而治療的方法就是打抗生素,這些在用藥3天內採集的牛奶中會殘留抗生素,並且沒有檢查環節,它同受農藥污染、放射性污染的牛奶一樣,屬於異物污染物,是不能食用的異常乳。
目前我國多數的奶農實行分散飼養,難以統一管理。許多奶農受利益驅動,往往在奶牛生病服藥期間依舊給牛奶公司送奶,各地監管部門也缺少相應的監管機制。要解決這一問題,只有通過集中專業圈養方式,才能達到真正「無抗」,對奶質的檢驗成本也才能承受。近兩年,國內光明、三元、蒙牛等大型牛奶企業紛紛打出「無抗奶」的旗號,但在牛奶消費越來越普遍的今天,牛奶廠家的生產量直線上漲,國內市場22家奶粉廠家檢出三聚氰胺事件,這必然會引起大家對「無抗奶」的多多疑慮甚至質疑。
牛奶在生產的過程中有很多環節,除了把好牛防疫用藥關,還要把好飼料關。另外奶牛在擠奶時,奶頭因不能及時清潔會滋生大量的微生物,有可能需要用抗生素擦拭清理奶頭,然後就會在下次擠奶的時與奶液一起流入到收奶器具,製成乳製品被消費者吃掉後,在人體內會對抗生素產生抗體。所以有不少的奶需要『脫抗』處理,否則人體的免疫力不會因為飲用牛奶強壯,反而身體免疫力會越來越低。
另外,我們國家家禽飼養大多採取圈養方式,為了不造成瘟疫死亡,長期餵食過量抗生素,這幾乎是飼養業人人皆知的現狀。這些長期攝入「抗菌藥物」的禽畜最後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餚,細菌耐藥性的食物鏈變成了惡性循環。一旦人真的患上耐藥菌所致感染性疾病時,常用的抗菌藥由於細菌耐藥無法發揮作用,使感染難以控制,危及病人生命。特別是兒童,肝臟等解毒功能不全,危害更大。相比之下,在大多發達國家已經歷了不成熟階段,管理極為嚴格,而中國相關的標準還比較模糊,具體執行環節再打折扣,其效果可想而知。
每逢過節,不少人因皮膚過敏而就醫。其重要原因就是吃了不少魚、蝦等海鮮,據研究,這類過敏不少是來自魚蝦體內所含的抗菌藥進入人體而引起的。
讓人不得不高度警惕的是,總有一天,一些普通的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比如肺炎、腸炎、瘧疾、結核病等等,將會因為沒有適合的藥物而使醫生束手無策,眼睜睜地看著患者一一死亡。專家認為,假如某種耐藥性病毒爆發性流傳,極有可能造成人類毀滅性死亡,這絕不是聳人聽聞。自從青黴素這種最早治療炎症的抗生素被發現並大規模使用以來,已經有無數人的生命因抗生素而得到挽救,但各種致病甚至致命細菌的耐藥性問題也同時產生,致使某些抗生素的療效逐漸下降。
微生物本身也是生命體,像人體一樣有對外來物侵入自衛、防禦、反擊的能力,最後的結果就是增強耐藥性。是細菌保護自己的措施。如果我們濫用抗生素,環境中存在的這些致病微生物都是耐藥的,那人體生病感染的都是耐藥菌,很難有有效的藥物治療,最後受到摧毀的是人類自己。
「三鹿結石門」事件除了應該引起人們對乳品市場安全的重視外,更希望能拉響整個食品安全的警報,三聚氰胺致人爆發疾病,引起了國家高度重視,這是非常好的事情。希望不要等到大片的流行病爆發時,再來對付抗生素這個人類自己培養的凶手!
鏈接:
20世紀50年代,抗生素在兒科被稱為「潘金蓮」,即盤尼西林、金黴素、鏈黴素的諧音。半個世紀過去了,「潘金蓮」已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級的抗生素「紅頭盔」,即紅黴素、頭孢菌素、喹諾酮的諧音。而與此同時,抗生素濫用之風也呈愈演愈烈之勢。
WHO的資料顯示,中國國內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達80%,其中使用廣譜抗生素和聯合使用的佔到了58%,遠遠高於30%的國際水平,全國各地濫用抗生素現象普遍存在。據統計,我國每年有8萬人直接或間接死於濫用抗生素,因此造成的肌體損傷以及病菌耐藥性更是無法估量。
現代人的膳食結構已發生了不斷改變,肉類食品的消費量在不斷增長。2005年,我國人均年食肉量為59.2千克,其中雞肉是僅次於豬肉的第二大肉類消費品。2006年,中國雞肉消費量為1040萬噸,人均消費量為10.4千克。據美國食品及農業政策研究所預計,到2010年,我國人均年食肉量城市為32 千克,農村為28千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比三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