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降息 方便銀行調頭寸

美國的七千億美元救市方案,用意其實是安撫全球金融體系,希望恢復金融機構彼此的信任,讓他們放心的互相拆借,並提振投資者信心。全球央行聯手降息,也是降低銀行間彼此拆借成本的手法。

目前全球金融市場的問題,在於銀行間擔心對方會倒,不敢相互調頭寸,也怕企業會出事,因此不敢放款,造成資金停止流動。投資人則擔心風暴演變成長期經濟衰退,紛紛從股市抽腿。

布希政府的救市方案主要目的在協助外國銀行、投資者,但歐洲的投資者似乎未能感受到美國的誠意。歐洲銀行在風暴初時以為危機很快就會過去,直到銀行接二連三倒閉,各國爭相應付擠兌人潮,才驚覺事態之嚴重。

亞洲方面也難以倖免。其實,早在數月之前,從亞洲儲蓄率偏高,出口激增,便可嗅出端倪,因為高儲蓄率意味著消費意願低,只能仰賴海外市場的需求。

分析師指出,在金融危機爆發的數月之前,整個亞洲,包括日本、南韓、臺灣、泰國、印尼和菲律賓的總體對外貿易,在去年10月仍享有190億美元的高額順差,但是到今年7月卻已轉變成20億美元的逆差。只有中國仍能持續享有巨額的貿易剩餘。

專家指出,本週黑色星期一股災,同時震醒了大西洋兩岸的執政者,不僅反映出投資人的慌亂無依,也讓大家意識到,再不團結合作,全球經濟大蕭條很可能就此降臨。各國聯手降息,反映出金融問題全球化的程度,已非單一國家可以解決。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