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痒撓」也叫「勿求人」,又叫「老頭樂」。用一根竹片把前端烘彎削成齒狀即成。中國有許多偉大的發明如火藥、指南針都沒有留下發明者的姓名,何況這種用於背部撓痒的小玩意兒,當然就更沒人為它申請專利權了。不過有趣的是早在兩千年前的戰國時代就已經有「痒痒撓」了。
1977年山東的考古工作者對曲阜魯國故城遺址進行了鑽探試掘,在兩座戰國時代的大型墓葬中各發現了一件「痒痒撓」。這兩件「痒痒撓」都用象牙彫刻 而成,長約40厘米,前部雕成人手形狀,拇指豎直,其餘四指併攏彎曲,四指指甲平齊,正好用於撓痒,柄尾端還雕成獸頭狀。整件器做得十分精緻,既實用又美 觀,既是實用器,又是工藝品。
這兩件「痒痒撓」彫刻得如此精細,說明它絕不會是戰國時代才發明的,不過究竟什麼時候開始有「痒痒撓」的?現在已經搞不清了,因為這種不登大雅 之堂的玩意兒文人雅士是不會為它著文立說的。古人認為「事死如事生」,所以要用各種生活用品給死者隨葬,但是考慮週到得用「痒痒撓」來陪葬的卻實在罕見。
四川彭縣出土漢畫像磚上的養老圖
四川成都出土的畫像石上的養老圖
漢代鳩杖上的銅杖首(左)和木杖首(右)
鳩杖與養老
1959年甘肅武威磨咀子18號墓出土了一根木竿鳩杖,長1.94米,圓徑4厘米,竿頭上鑲有一隻木雕的鳩鳥,出土時鳩杖平置在棺蓋上,鳩鳥伸出棺首,木杖上還繫著10枚東漢明帝時期頒發的王杖詔書令木簡。棺中的死者是一位老人,棺蓋上的鳩杖是漢代尊老養老的憑證。
尊老養老是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禮記·月令》中就有這樣的記載:仲秋之月「養衰老,授幾杖,行糜粥飲食。」漢代獨尊儒術,特別強調以孝治天 下,皇帝多次頒發詔令,明確老人應該享受的一些特權,還制定了優待老人的一系列辦法。漢宣帝時建立了高年受王杖的制度,規定凡是80歲以上的老人由政府授 以王杖,憑王杖可以出入官府,行走馳道,到市上買賣可以免稅,毆辱持鳩杖老人者按大逆不道論罪。漢成帝時又把年限放寬到70歲。東漢繼承了西漢的做法, 《後漢書·儀禮志》記載:「仲秋之月,縣道皆案戶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餔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禮有加賜。王杖長九尺,端以鳩鳥為飾。」王杖之所 以要用鳩鳥作為裝飾物,是因為古人認為鳩是「不噎之鳥」,用鳩鳥作飾物,可以使「老人不噎」。武威磨咀子18號墓出土的鳩杖及其所系木簡上所寫內容和《後 漢書》的記載完全相同。
由於皇帝的提倡,漢代尊老養老之風盛行。四川彭縣出土了一塊畫像磚,正面刻的是一座上有天窗、下有台階的倉庫,倉庫前放置著量器,量器右邊有一 手執鳩杖的老人,躬身坐於地面,手扶糧袋,中間一人正從倉庫裡拿出糧食倒入老人的袋中,左邊有一身穿長服的官員,正坐在席上揮手示意。成都郊區東漢墓出土 一塊畫像石,畫面左邊也是一座庫房,庫房前有一人手捧器皿,正向畫面右邊樹下手執鳩杖坐在地上的老人走去。這兩幅圖的內容以前曾被解釋為「告貸」和「乞貸 」,實際上應該解釋為「養老圖」,反映了漢代對持鳩杖老人的優待。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趣味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