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突漲 眾說紛紜

週一原油期貨價格空前大漲引來眾說紛紜,美國政府官員認為金融交易員對此有責任,而市場人士則懷疑是某石油生產商可能陷入了原油短缺的境地。

週一到期的10月原油期貨合約在紐約商品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飆升逾25美元,達到每桶130美元,令交易員們震驚不已,一些交易員被傳喚。10月原油期貨合約結算價為120.92美元,上漲 16.37美元。(週三,紐約商交所11月原油期貨下跌0.88美元/桶,至105.73美元,跌幅0.8%。)

但是誰製造了此番飆升,誰又在其中受損?這依然是個謎。

有人認為,需要在下個月交付原油的石油公司或其他商業公司進入紐約商交所期貨市場來確保交貨,美國能源部長博德曼(Samuel Bodman)反駁了這種意見。博德曼在華盛頓參加一個活動時對記者說,這是金融市場的特點,據我所知,這些都是市場中的專業交易員。

能源情報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代理署長Howard Gruenspecht說,週一油價大漲並非基本面因素所致。週二,他對一個參議院調查小組表示,週一的大漲很有可能是"軋空",做空原油的交易員必須沖銷這些合約,以更高的價格買進原油。他說,坦白地說,另一個可能就是操縱市場。

但一些分析師認為,令原油期貨創下自1983年首次在紐約商交所交易以來最大單日漲幅的活躍交易量是因為,颶風"古斯塔夫"(Gustav)和"艾克"(Ike)導致墨西哥灣區的大多數油田停產,紐約商交所主要交割點的原油數量縮減,某家石油公司突然發現自己陷入原油短缺。

俄克拉荷馬州庫辛的交割點的存貨數量上週減少了80萬桶,為去年11月以來最低水平。颶風之後,煉油廠全力運轉,緩和了庫辛的供應壓力。

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師們認為,此番原油期貨價格浮動反映出現貨市場的極度緊張態勢,做空原油的市場人士極力想在合約到期之前獲得原油現貨,但這一點很難實現,因為煉油廠存貨水平很低,又受到颶風影響,致使石油現貨吃緊。

其他一些市場人士則認為,油價飆升的原因是大型綜合性石油公司試圖彌補颶風橫掃墨西哥灣區之後的產量損失。

博德曼不同意這種看法,他認為油價上漲與颶風無關。他還表示,這起事件無疑影響了交易員的判斷。

在墨西哥灣擁有強勁實力的石油公司中,雪佛龍公司(Chevron Corp.)拒絕置評,並將問題推給了美國石油學會(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後者的發言人表示對此事無可奉告。荷蘭皇家殼牌有限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和英國石油公司(BP PLC)沒有回覆記者要求置評的電話。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的發言人也拒絕置評。

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發言人說,公司原油並無短缺,供求也大體平衡。該發言人還表示,雖然我們仍在解決颶風之後面臨的一些問題,但我們的紐約商交所的活動符合過去的商業慣例。

紐約商交所稱,10月原油期貨合約到期後的未平倉合約規模為庫辛下月交割556,000桶。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