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採礦業為何比零售業事故率還低

筆者上半年在美國一所大學旁聽《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當討論到行業安全性時,老師在黑板上列出了6種行業,讓我們排出安全順序。無論是美國學生,還是我們幾位來自中國的旁聽生,都不約而同地將礦業選為最不安全的行業,但實際統計結果卻讓我們大跌眼鏡:根據美國勞工部等部門的最新統計,按照百名全職工人事故發生率排行,排在第一的是製造業(8.1),隨後依次為建築業(7.9)、農業(7.3)、運輸業(6.9),排在最後的竟然是採礦業(4.0)--它甚至比零售業(5.6)的事故率還低! 


 

筆者滿腹狐疑地登錄美國勞工部和相關行業協會的網站,查看相關統計數字和表格,結果證明這位老師所言非虛。看來美國的情況映證了那句俗語: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可美國是如何讓採礦業這個在所有人看來最危險的行業,變成比商業零售、醫療保健等行業還要相對安全的行業的呢? 

安全投入充足,安全科技應用率較高,生產安全法規完備且嚴格......這些因素確然很起作用,但恐怕仍不能算保障美國採礦業安全的決定性因素。無論從其發展歷史看還是對照其現實運作,有兩個更具決定性的因素值得強調:一是強大有力的工會組織,二是科學有效的政府監管。 

作為最強大的利益集團之一,工會組織影響巨大。成立於1890年的美國礦工聯合會(UMWA),幾乎囊括了所有美國礦工。這一工會組織不僅以追求8小時工作制、工資談判權等為己任,更將推動煤礦安全生產和保障礦工健康作為其核心使命。它在上世紀30年代開始就專門成立了安全委員會,不僅自身開展安全巡檢,而且隨時接受礦工的安全舉報,在強力推動企業整改的同時,還不忘及時向煤礦安監部門通報。 

工會不僅自身在安全生產方面開展不懈努力,還最終促使國會在1969年通過了保障礦業生產安全的歷史性法律--《聯邦煤礦健康與安全法》,更催生出了一個相對獨立的政府安全監管機構--礦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 

與國內的安監部門相比,美國礦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在監管體制和機制上有兩個明顯不同:一是在人事、財務等各方面都完全獨立於地方政府和礦業企業之外;二是安監官員在全國範圍內定期交流任職。這就完全斬斷了安監部門同地方政府與企業的關聯,有效遏制了地方保護主義和監管腐敗的影響。

主要的安全監督權回歸礦工,礦工結成有力量、治理好的工會,工會行駛安全監督權,並催生、執行安全監督法律,安全監督法律派生獨立的安監機構,安監機構和工會、礦工相互監督且聯合起來,共同要求企業加大安全投入、採用安全新科技、嚴格落實安全培訓等,這就是美國為什麼礦難很少的奧秘所在。安全生產形勢一直未曾得以根本紓緩的中國,應該能從中得到不少啟示吧。


本文留言

作者張智新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