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央行11日在匯市大舉拋售美元,拉抬印尼盾兌美元匯價;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央行10日也在市場支撐馬元和菲披索。上週,南韓和俄羅斯央行又再度縱橫匯市,賣出數十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只為止住本國貨幣的跌勢。其他開發中國家央行不遑多讓,泰國、印度和巴基斯坦央行近幾個月都不斷藉干預市場支撐貨幣。
這波干預的規模相當龐大,過去五個月來,南韓就耗費逾210億美元以遏阻韓元貶值,約佔南韓外匯存底的8%。俄羅斯單是8月就花掉140億美元干預匯市,企圖阻擋喬治亞衝突嚇走外資造成的盧布頹勢,規模至少是10年來僅見。
道瓊社統計,不含中國的11個亞洲央行外匯存底迄8月底減為2.47兆美元,比7月底少1.8%,約減少453億美元;這段期間正值美元扭轉長達七年的跌勢,對全球主要貨幣大幅升值。不過8月的外匯存底仍比去年同期多10%,顯示亞洲央行仍有繼續拉抬本國貨幣的餘力。
儘管央行大力干預,韓元今年來跌幅仍達16.2%,泰銖下跌13.2%,菲披索和印度盧比跌幅都近11%。俄盧布則小幅下挫0.3%。
新興國家外匯存底減少另一原因是,歐元和英鎊等主要外匯準備貨幣貶值;此外,亞洲央行也是美國主權債券的大買家,包括美國公債和房地美與房利美抵押貸款擔保債券。
本國貨幣貶值會帶來進口通膨,被近來飽受物價上漲壓力的新興國家央行視為一大威脅。商品價格近來回跌已紓解部分物價壓力,但貨幣貶值的通膨效應因而更加凸顯。
分析師預期,這些央行將繼續藉干預匯市拉抬幣值,以紓緩通膨壓力,避免靠升息壓抑物價,因為升息將打擊陷於困境的經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亞洲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