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京奧環保篇:反思生活方式 留住北京藍天

北京奧運給中國或北京人留下什麼遺產?我認為,奧運給北京人一個重新選擇生活方式的機會。

綠色奧運對環保領域的影響,奧運之後,北京人應思考以自己的力量,留住北京的藍天,為北京建立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的環境。

這次北京奧運,北京面對國際媒體的監督和國際慣例的檢驗。奧運期間,當北京人感受到空氣質量優良時,許多民間環保人士都在反覆自問:"奧運結束後,北京還能經受得住國際社會的環境評估嗎?"

北京人渴望藍天,北京的藍天,應該不是給外人看的,北京人自己更有這種需求。如何把壓力化為動力,維持住北京的藍天,是北京人思考的問題,也是大陸民間環保團體的下一步努力方向。

北京奧運期間,實施單雙日開車,已經有不少市民發現北京的大眾運輸工具也相當方便。北京的環保團體,未來將大力宣傳利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好處,繼續推動節能與節約用水,呼籲從每個人做起,留住北京的藍天和清流。奧運給了北京嶄新的城市文明,讓市民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與環境問題。

北京奧運讓"志願者"一詞,在大陸成為"流行語",很多媒體或評論家,將今年稱為"志願者元年"。我覺得,志願者是公民社會的成熟表現之一,北京奧運讓中國誌願者的名聲大噪。事實上,早在一九九四年大陸第一個民間環保團體"自然之友"成立以來,環保領域的志願者已不計其數。不管是荒山種樹、保護野生動物、留住江河的自然奔流等,都有志願者的身影。這些默默奉獻的志願者,贏得社會的廣泛接受。因此,今年不能稱為"志願者元年",而是志願者精神的"開花結果"。

奧運使志願者精神深入社會,如何將"志願精神"繼續發揚光大,是新的機遇和挑戰。志願者制度化,應是未來凝聚和發揮志願精神和力量的發展方向,而大陸當局正打算制訂"志願者條例"。志願者制度化後,若因官僚運作或政策實行不當,可能使志願者遭遇到扭曲,使他們服務的志願色彩受到限制或降低,這點令人擔憂。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汪莉絹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