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是否可吃可不吃(圖)

 
許多人認為水果是零食,可吃可不吃;也有人認為吃水果麻煩,不如每天吃一粒人工合成維生素。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說:在日常生活中,水果應作為每日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對一般人群來說,維生素製劑決不能也不應當代替日常對水果、蔬菜的進食。


水果含有人體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礦物質,具有強抗氧化作用、防止細胞衰老的維生素以及可以明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的可溶性纖維--果膠等,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但中國人特別是男性,經常吃水果的比例很低。

20世紀80年代我在美國分析了美國100萬人10年追蹤研究的資料,發現不吃或很少吃水果的人群,肺癌死亡率為吃水果人群的1.75倍。而且從45歲到74歲的每個5歲年齡組均出現類似的結果,說明這種因果關係非常可靠。

美國有句諺語叫:"一天一個蘋果,不用看醫生"。說明他們很早就總結出了水果對疾病的預防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近年來提出了"天天五蔬果"的口號。其含義是,為保障健康,最好每天吃夠五種蔬菜和五種水果。

近年來美國哈佛大學的一些研究表明,多進食水果和蔬菜還可降低中風和冠心病的發病危險。

那麼,到底是水果中的什麼成分起到了這樣的作用?是不是維生素?服用市售維生素製劑是否可起到相同作用?我又進一步分析了肺癌死亡與服用維生素製劑的關係。結果發現,經常服用維生素並不能起到類似的保護作用,再專門分析重度吸菸者肺癌死亡率與進食水果和服用維生素製劑的關係,發現水果仍然起到保護作用,而維生素卻沒有,該分析研究的結論是人工合成的維生素不能替代水果對肺癌死亡的預防作用。後來的一些研究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對此,營養免疫學專家的解釋是:天然植物中的維生素並不是單獨起作用,而是與其他維生素和營養素相互聯合一起工作。一種維生素補充的過多或不足,均會影響和削弱其他營養素或維生素的作用。由於化學合成的維生素是與其他維生素和營養素分離的,復方的各成分間的比例也與天然的不盡相同,所們他們不能產生與天然物質中所含的維生素一樣的功效。有些國外的專家把這種現象戲稱為"人造的不如神造的"。

另外,蔬菜水果中還可能含有某些尚未被人類認識的生理活性物質。目前,天然食物的抗氧化作用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各國營養學家正在進行研究開發。研究已證實,有些蔬菜水果具強抗氧化作用,如大蒜、胡蘿蔔、柿子椒、柑橘、獼猴桃等能提高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發揮延緩衰老的作用。

美國心臟病學會指出,在一般情況下,只要消化吸收功能正常,合理進食就不存在缺乏維生素問題,不必另行補充。同時還提醒人們注意從日常食物中攝取必需的維生素。

綜上所述,在日常生活中,水果應作為每日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對一般人群來說,維生素製劑決不能也不應當代替日常對水果、蔬菜的進食。另外,過多地服用維生素製劑還可能引致一些副作用,有些甚至非常嚴重。

如服用過量維生素D會導致軟組織鈣化,對腎臟和心血管系統造成損傷;長期服用維生素E易引致血栓等。在病態情況下,由於體內某些維生素的大量消耗或吸收合成轉化不良,打破了其正常平衡,則必須適當補給,如發熱、手術、患心肌梗死等疾病時需補充維生素C;肝腎功能不良時需補充維生素D等。但這些均需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