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奧運》:奧運的天空



 8月8日早晨,煙霧鎖京城。


8月8日,北京污染仍然嚴重

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說,奧運開幕式當天空氣濕度高達84%,悶熱的天氣導致北京被籠罩在猶如厚厚的霧氣當中。

毫無疑問,以"鳥巢"為代表的北京奧運公園的設計和布局是大氣、壯觀、獨具匠心的 ,幾乎得到了所有前來報導奧運的各國記者的讚嘆。

正因為如此,大家都希望"鳥巢"能在最清新透亮的空氣裡將魅力徹底展現出來。

是霧是煙?

北京希望通過奧運來拉近世界的距離,世界需要理解中國的不僅是文化和歷史,還有頭頂的這片奧運天空。

開幕式當天,北京環保局公布的污染指數是80-100,按中國實施的標準,屬於"空氣質量良好",而超過100則為輕度污染。

北京環保局的負責人說,白色的煙霧並不一定說明就是污染,空氣濕度和風力等天氣狀況也有很大的關係。言下之意是,視覺上察覺的污染,並不一定會影響人體健康。

加拿大奧運代表團也贊同這一觀點。賽艇教練莫羅說:"我相信這是霧氣而不是煙塵,如果真是煙塵,我們在戶外進行長時間的運動後,呼吸是會出問題的。"

煙霧中的北京

但美聯社開幕式當天在奧運公園進行的測試顯示,主要污染指標可吸入顆粒物為373微克/立方米,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的50微克/立方米的標準。

BBC在奧運前24小時進行的檢測顯示,PM10為191微克/立方米,這一數據也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給發展中國家定下的150微克/立方米的標準。

無論是出於"作秀"還是擔憂,當四名美國自行車選手戴著黑色口罩從首都機場出來時,引起了北京奧組委的強烈不滿。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韓卓升(Hans Troedsson)說,對運動員和短期來京的人來說,北京的空氣不會對身體造成長期危害。

但韓卓升承認,受影響最大的群體是長期生活在這一環境裡北京居民。

史無前例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說,北京治理環境污染已經盡了全力,做了一切應該做的。

此言不假。為了"綠色奧運",北京投入了1400億元,修建地鐵、建造城市公園等等。

北京還下令進行汽車單雙號限行,關閉污染工廠企業,奧運期間停止建築工地施工。世界衛生組織慨嘆,北京所做的是史無前例的。

一些環境專家也專程到北京來跟蹤監測北京採取這些措施的效應,看能否通過政府的大規模強制措施帶來空氣質量的迅速好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北京綠色奧運是一場與實踐進行的賽跑。8月8日,煙霧鎖京城,北京無疑在這場賽跑中起步晚了。

在採訪中,我問很多北京人:奧運給你帶來了什麼?很多人都不知如何回答,多數人說這讓中國人感到自豪而光榮。

但是,如果北京能借奧運東風,將"綠色奧運"的理念繼續下去,這些人的回答或許會不一樣了,而世衛組織駐華代表也不用為生活在北京的1700多萬人口的健康憂慮了。

8月8日,能否成為中國最具歷史意義的一天,謎底遠未揭曉。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