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風暴週年 化解金融危機 升高通膨火焰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為全球經濟帶來兩個難題,央行在拯救金融體系時難以對抗通膨,長年的低物價好景可能結束。凍結的融資市場使銀行放貸能力大減,企業投資與其他的實體經濟活動成長最終會受到衝擊。惡性通膨可能在許多國家肆虐,停滯性通膨住在隔鄰。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歐美金融體系奄奄一息使資金市場凍結,但仍有龐大的熱錢在全球滾動,最直接的證據便是這兩年能源與商品市場牛氣衝天,伴隨著全球通膨明顯加速。

次貸風暴以來,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有如冰與火的雙重世界。需要大量融資的槓桿並購(LBO)案件今年急凍,靠這個吃飯的黑石集團、KKR等私募基金業者績效淒慘,而獲利豐厚的企業卻繼續大肆併購,收購美國企業的跨國並購金額在第二季仍達1,243億美元,創史上最高的同期記錄。

低廉而豐沛的資金是2003年到2007年催動美國資產膨脹,帶動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當美國聯邦儲備局(Fed)把利率從1%升至5.25%之後,資金市場就被次級房貸問題擊倒。金融體系似乎把超低利率看成常態,一旦利率"回歸中性"就不堪一擊。

現在,為了化解冰凍的金融市場,全球央行又開始在努力為本已氾濫的熱錢加薪添火。為了融解次貸冰山,美、歐、日央行收縮貨幣政策的計畫遭到中斷。央行口頭的任務在維持"中性利率",但負利率是長期盤據的事實。

一些央行比手劃腳,把物價加速上漲歸咎於"輸入型"通膨:是進口石油變貴了,很無奈,不是我們亂印鈔票。就個別國家而言這言之成理;但就全球一致的通膨加速而言,央行們似乎在說,地球的通膨是從火星進口的。

通膨加速最大的受害者將是發展中國家。IMF估計,發展中國家的通膨率將從去年的6.4%加速至9.1%。越南已經被惡性通膨擊倒,菲律賓、印尼處於剃刀邊緣,亞太各國的通膨率目前正朝兩位數前進,亞洲開發銀行(ADB)上個月警告,1970年代工業化國家"超級通膨"的景象可能在亞洲重演。

先進經濟體的通膨威脅同樣真實,但不像開發中國家那麼可怖。IMF估計的2007年通膨率為2.2%,今年將升至3.4%,雖不滿意,但還在控制範圍。

截至目前為止,專家預測的經濟前景並非世界末日。全球經濟將會放緩,物價壓力也隨之下滑。IMF預估,這個世界在2009年仍能享有近4%的經濟增長。

然而國際清算銀行(BIS)警告,目前絕大多數國家的利率明顯偏低,通膨風險明確,全球一致的貨幣緊縮有其必要。但美、歐希望亞洲國家升息漲匯,亞洲則堅守匯率,要歐美自行了結。不安的耳語在蔓延,但大家都希望靠別人流血來攻擊通膨惡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陳家齊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