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俄羅斯人譽為"民族良心"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Alexander Solzhenitsyn)三日深夜因心臟衰竭辭世,享壽八十九歲。
索忍尼辛近年有高血壓,臺灣時間四日凌晨三時四十五分在莫斯科郊外的住家與世長辭。
索忍尼辛是二戰老兵,因為在蘇聯時代批評史達林而被逮捕,隨後被送到勞改營八年。他在名著"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One Day in the Life of Ivan Denisovich)、"地獄第一層"(The First Circle)中,深刻刻畫古拉格勞改營的悲慘生活,一九七○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代表作"古拉格群島"(The Gulag Archipelago)突破封鎖在巴黎問世,翌年遭蘇聯當局斥為"叛國賊",褫奪公民資格,押上飛往西德的班機,自此展開廿年的流亡生涯。
離開蘇聯後,他先後居住於德國、瑞士與美國,對西方道德墮落多所批評。一九九四年他重回俄羅斯,不滿後蘇聯時期的腐敗現象和物質主義,呼籲回歸傳統道德價值。他經歷廿年的痛苦放逐生涯,成為冷戰時期的象徵人物。
去年六月,當時的俄羅斯總統普亭頒發俄羅斯最高榮譽"國家獎"給索忍尼辛,並在克里姆林宮舉辦盛大典禮,讚揚他對"祖國"的貢獻。索忍尼辛透過錄影方式發表得獎感言說,對於"作品能獲得俄羅斯國家獎的注意"感到"受寵若驚",並表示:"在我有生之年,盼望我收集並呈現給讀者的歷史材料能進入同胞的意識與記憶之中"。
前蘇聯最後一位領導人戈巴契夫推崇他是"命運獨特的人,將在俄國史上留名"。戈巴契夫說,索忍尼辛率先公開談論史達林政權的不人道作為,他的作品"改變千百萬人的良心"。
索忍尼辛曾在廿六年前訪問臺灣,因對臺灣印象很好,後來還把兒子送到臺灣學中文。
美國政府於一九七四年授予索忍尼辛"榮譽公民",在美國他避居佛蒙特州的偏僻山區,繼續筆耕生涯。在每年二月九日這一天,他都會紀念一九四五年他首次被捕,只吃集中營的配給食物,六百五十公克重的麵包、一碗清湯、一杓燕麥。
索忍尼辛曾在民國七十一年受邀來臺,形成一股旋風。不過,作家李瑞騰認為,當年索忍尼辛的閱讀群非常廣,他的影響力仍得回歸其文學本身的成就。
當年索忍尼辛是應吳三連文藝基金會之邀,來臺訪問十二天。抵臺當天(十月十六日),恰好發生中共飛行員吳榮根駕機逃往南韓的事件。索忍尼辛強烈的反共色彩,帶給政府極大的政治宣傳效益,而他當年在臺北市中山堂,即以"給自由中國"為題發表演說。
李瑞騰表示,索忍尼辛的文學成就來自他對極權毫不留情的反抗,過去臺灣站在反共的立場上,與索忍尼辛執著的反抗極權精神必有內在的精神聯繫,但和他曾訪臺不必然有關,當然,他在訪臺期間造成的風潮,勢必加大及深化其影響。
李瑞騰認為,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效應在臺灣逐漸退燒,許多諾貝爾獎得主像"一陣風",等媒體熱潮一過就不見了,索忍尼辛的影響卻極深遠。
不過,由於臺灣過去的主流文學主要受西方資本社會的現代主義影響,走向內心世界的探索"相對輕盈";和索忍尼辛等俄羅斯文學重寫實主義、反抗主義的厚重感有差距。
索忍尼辛被譽為橫跨蘇聯時期到瓦解間的重要作家之一,他曾以長篇巨著"古拉格群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這套著作在臺灣已經絕版。
索忍尼辛過去最著名的就是對蘇聯共產政權的反抗,他曾因在信中批判史達林被捕入獄,後來更被政權迫害流亡海外。而他的小說也圍繞在對共產世界的筆伐,像是知名的中篇小說"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揭露蘇聯時期集中營的殘酷生活,也震撼了西方文壇。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俄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