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現倒閉潮 珠三角千家歇業

經貿環境尚未脫離暴風圈,不少台商咬緊牙關等待黎明到來。根據統計,目前已有近千家珠三角台商不支倒地;福建、浙江台商受傷輕微,但仍多仰賴地方政府政策伸出援手。

高層近來頻頻走訪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外貿大省",先是總理溫家寶到廣東考察,後來國家主席胡錦濤也到山東"摸底",還有多位副總理分批南下考察,目的在瞭解現行外貿政策對大陸經濟和企業的負面影響。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放緩到10.4%,東部地區經濟放緩現象最為明顯,除投資和消費維持穩定增長態勢外,出口增長大大回落,這讓大陸整體對外貿易順差大幅縮水132億美元。

貿易順差大幅縮小,出口型企業自然也好不到那裡去。根據珠三角台商測算,從去年9月迄今,深圳和東莞一帶台商,約有近千家倒閉或是轉移到其他地方。

東莞臺協會長葉春榮表示,這一波倒閉的企業,都是體質不好的台商,大部分台商現在都還在硬撐,"這波台資倒閉潮只是冰山一角,這些硬撐的台商‘還能撐多久'?"

東莞臺協已將協助台商轉型列為協會重點工作,包括邀集中國生產力中心等專家到東莞"駐點"協助台商解決困境,也打算採取共同採購、共同運銷、外銷轉內銷、建立品牌通路等措施,協助廠商透過"集體行動",降低成本。

今年上半年,東莞合同利用外資和實際利用外資出現30年來首次負增長,簽訂投資合同減少了57宗。今年1到5月,東莞市關閉或是轉移的外資企業高達405家,較去年同期上升36.4%,

同樣情況也發生在深圳,關閉或外移的廠商不斷攀升,勞動合同法實施以來,深圳不少鎮區都傳出罷工潮,讓苦撐深圳的台商,雪上加霜。

深圳臺協近期也鎖定沿海區域的十個城市,同樣透過"集體行動",協助台商向北遷移。6月中,河北秦皇島才剛與深圳臺協簽訂"深圳台資企業南資北移運行方案"。

東莞、深圳台商籠罩在嚴苛的肅殺氣氛中,福建、浙江台商受傷情況較為輕微。不少企業幸運地在夾縫中找到生機,但仍須苦撐待變。

廈門臺協會長曾欽照表示,今年來,廈門沒有任何一家台商關門歇業,原因在當初來到此地發展的台商多為自購土地、自建廠房,不像廣東一些同業,都是租地建廠,經營變數較大。

漳州和福州今年來,也少有台商傳出倒閉情事。漳州臺協會長何希灝表示,有些狀況很糟的漳州台商,已連續虧損達兩年之久,在地方政府協助下,勉強還能存活,其餘的台商在苦撐待變。

漳州市政府提供給台商的多項配套措施,包括稅負優惠、貸款補助及土地減免等。此外,漳州市政府還撥給台商協會一筆土地,專門提供陷入難關的台商運用。

何希灝說,臺協將這塊土地轉給有需要的台商發展不動產生意。臺協也出面協助經營困難的製造業台商轉進第三產業,希望可以拚出企業生機來。

寧波台商協會會長塗介秋表示,寧波台商過去一年來,出現縮編或歇業的情形,臺協與寧波市政府合作加強訊息交流,協助寧波台商現地轉型。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