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下半年物價壓力嚴峻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17)日公布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上半年GDP增長10.4%,其中第二季增長10.1%,比第一季10.6%明顯放緩。上半年CPI漲幅為7.9%,其中6月單月漲幅降至為7.1%。

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預估,今年全年GDP增長在10%左右,但需要穩住經濟增速防止大的起落。摩根大通昨將今年全年GDP從10.5%下修至10.2%;瑞信董事總經理陶冬則預估,全年GDP為9.8%。

統計局指出,上半年GDP總值達13.06兆元人民幣(下同),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4%,增幅比去年同期減少1.8個百分點,但仍高於改革開放以來30年的平均增速9.8%,處於平穩較快區間。

姚景源分析,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回落1.8個百分點,一方面是中國主動調控,採取一系列措施防止經濟增長由過快轉為過熱,同時,也和世界經濟不景氣,外需不振有關。

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朱宏任認為,上半年經濟增長適度回落,正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預計下半年經濟仍將平穩較快增長,今年經濟增速可望保持10%左右。

朱宏任指出,目前防止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的努力已經「效果顯現」,中國正在努力把物價上漲控制在經濟社會可承受範圍內。

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受國際原材料、能源價格大幅度上漲等因素的影響,中國面臨較大的物價上漲壓力。上半年CPI上漲7.9%,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0.4%,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6.64個百分點。6月單月CPI漲幅為7.1%,比5月下降0.6個百分點。

展望全年CPI走勢,姚景源認為,上半年CPI從2月份的8.7%高點開始回落,5月和6月份CPI無論同比還是環比均有所下降,全年有望呈現前高後低的態勢。預計下半年CPI將繼續回落。

姚景源指出,美元貶值,國際油價和其它商品價格不斷創新高,給中國控制物價帶來壓力。這種輸入型通膨壓力將向中國國內傳導。下半年,中國物價上漲壓力較大,應繼續抑制物價過快上漲。

統計局則指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是價格過快上漲的壓力較大,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制約因素較多,國際金融形勢嚴峻,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

統計局稱,下階段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進一步增強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和靈活性,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本文留言

作者陳穎柔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