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照現形記」折射中國官場之弊

江西網王建勛/如果鑑定照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恐怕沒有人相信它會需要十月懷胎般的漫長歲月。鑑定過程中的戲劇化色彩和神秘主義傾向,早已表明那些昏聵的官員把一個技術問題當作了政治問題。這種問題性質的轉化,是當前體制的一個嚴重弊病。

在上演了近九個月並由億萬觀眾目睹之後,「虎照現形記」這出大戲終於落下帷幕。結局是眾多觀眾所期待的,虎照事件的始作俑者周正龍因涉嫌詐騙被提請批准逮 捕,在虎照事件中扮演各種角色的十三名公務人員受到開除等行政處分。在看到陝西省政府公布「大結局」的一剎那,許多觀眾都激動不已,紛紛通電祝賀、奔走相 告,似乎看到正義戰勝了邪惡,真理戰勝了謊言,民意戰勝了官令。

的確,獲得這樣的結局,值得慶祝一番,因為它來之不易,但是我們的追求不應當止於對十四個人的處罰,因為虎照事件折射的是嚴重的體制弊端。不在體制上動 刀,恐怕處罰再多的人也無濟於事,悲劇還會重演。說實在的,體制不改,誰敢保證不出下一個「虎照現形記」甚至更惡劣的欺騙民眾事件呢?!

在虎照事件中,諸多的荒誕之處都直指體制之弊。當初,周正龍拿著一張「假冒偽劣」的虎照層層招搖撞騙,從縣城騙到省府,從「芝麻官」騙到廳級幹部,騙得聲 名顯赫、腰纏萬貫,竟無一個官員負責核實,無一級政府出面鑑定,就發布新聞,宣稱虎照屬實。這些官員和政府,究竟是真的不懂得核實和鑑定的程序,還是無法 抵制邀功請賞、利慾熏心的誘惑?究竟是疏忽大意,還是在玩欺上瞞下的遊戲?

明眼人恐怕一看就明白。在很大程度上講,虎照事件意味著,在當前的體制下,欺騙和謊言是官場的基本生態,是通向更高職位的有效選擇。在一個中央集權和自上 而下的體制下,要想受到重用和嘉獎,一個官員便會自然而然地選擇欺上瞞下,因為權力來自上方指向下方,因為撒謊成本極低且效果極好。即便是露了餡兒,處分 也通常不重,說不定還能挪個窩兒繼續干甚至升遷一把呢!

當無數的民眾和專家質疑華南虎的真實性並要求對虎照進行鑑定時,有關政府和官員居然敷衍了事、一拖再拖,竟拖延了將近九個月的時間。鑑定虎照的真實性咋就 這麼難?究竟它是一個技術問題,還是被當地官員和政府搞成了一個政治問題?如果鑑定虎照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恐怕沒有人相信它會需要十月懷胎般的漫長歲 月。鑑定過程中的戲劇化色彩和神秘主義傾向,早已表明那些昏聵的官員把一個技術問題當作了政治問題。

這種問題性質的轉化,是當前體制的一個嚴重弊病。在一個民主社會裏,技術的問題會僅僅通過技術渠道解決,與政治無涉,因為在那裡,技術不是為統治者而是為 所有人服務的。而在一個非民主社會裏,技術、科學以及文學藝術等都常常是政治的奴隸,因為在那裡,技術僅僅是為統治者服務的。


還有,當億萬人不停地呼籲公開虎照鑑定和華南虎調查的各種信息時,有關部門和官員一再推諉搪塞,甚至裝聾作啞,從未把及時公開信息放在眼裡。本來,虎照事 件釀成公共事件,公眾有理由知道事件的細節和進展,可是有關部門擺出了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任你怎麼呼籲,它也不理不睬,因為它不公開信息也不會受 到處罰。也就是說,在當前的體制下,民眾的知情權沒有保障,官員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好惡來決定是否公開一些信息。

即便是我們現在有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也因為其法律位階太低、過於強調對國家秘密的保守以及受制於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等原則而使公民的知情權大打折扣,更別說這種知情權離不開依然遙遠的的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了。

此外,在虎照事件的結局中,將周正龍的行為上升到(可能的)刑事責任而對十三位公務人員的處分則侷限於行政責任,似乎給人一種避重就輕之感。到底誰應當為 此次虎照事件負主要責任?周正龍在整個事件中到底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各個當事人究竟應負何種責任才是正當的?對這些問題的回答要求全面披露事件的真相, 要求嚴格按照法律程序對事件進行處理。更重要的是,弄清這些問題促使我們反思當下的制度安排。(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王建勛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