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成本劇升 珠三角台商尋找出路

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張漢文指出,近兩年來,規模較小的加工型台資企業面臨市場成本急劇上升瓶頸,很多企業已經沒有辦法在中國沿海地區生存。

中新社報導,張漢文二十六日中午自成都飛抵南寧,與各地二十多位台商會長先後察看隆安縣、良慶區、西鄉塘區的開發區塊。

報導表示,自二零零七年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簡稱台企聯)成立,張漢文就考察中國北部沿海、中西部各地。他亟需解決一個問題:台商加工貿易企業往何處去?

張漢文指出,很多台資企業已經沒有辦法在中國沿海地區再拖延下去,加工貿易型台商面臨的路線選擇包括:北上、西移、南下;其中以西移路線最得中國政府支持,政策優惠吸引力最大。

張漢文說,南寧周邊隆安縣、良慶區的開發區距離中西部地區第一個保稅港區欽州僅僅四十五分鐘到一小時車程,前者適合勞動密集的成衣、制鞋業,後者臨近都會區,適合高新科技廠商。

他說,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有多項條件特別適合廣東外向型台商轉移,包括低廉的地價、充沛的人力資源、便宜的海路運輸等優勢;另外,北部灣經濟區剛在今年一月由中國批准設立,許多政策優惠隨之而來。

對於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後,不少東莞台商轉移到越南投資。已在越南發展十九年的張漢文感嘆說,今年他們就遇到越南急劇通貨膨脹、生產停滯。

張漢文指出,中小台商盲目轉移後果非常嚴重,如果在越南無法堅持,可能會再度向廣西在內的不同區域轉移,台商當下的決定既急迫也需特別謹慎。

據瞭解,廣西近年吸引台商投資近二十億美元,佔西部地區總額六分之一,列西部第一。

不過,清華大學教授殷存毅認為,廣西經濟發展也面臨現實障礙,如缺乏專業人才和科研機構支撐;要承接將從東部沿海地區轉移的臺灣加工製造產業,還需有創意地使用政策優勢、形成靈活制度環境,解決企業用地及金融等需求。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