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儲備劇增熱錢為主要來源

中國外匯儲備劇增熱錢為主要來源 記者: 許波
華盛頓
2008年6月28日


中國貿易盈餘增速減緩,但今年前五個月外匯儲備仍然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上升。專家認為,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部分主要不是來自於經常賬順差,而是資本流入,尤其是投機性熱錢大規模湧入的結果。

*外匯儲備劇增 貿易盈餘下降*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統計數字顯示,5月份國家外匯儲備增加了5百零3億美元,遠低於4月份750億美元的水平。但是整體來看,今年前五個月外匯儲備以平均每個月537億美元的速度大幅度擴張,一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千6百87億美元,增長幅度高達18.7%。截止到5月底,中國的外匯儲備約為1萬8千億美元,遠遠高於全球第二大外匯儲備國日本9千700億美元的水平。

星期五,許多美國媒體都引述設在北京的斯通-麥卡錫研究協會中國分析師羅根.萊特的話說,中國官方通報的外匯儲備數字還沒有包括中央銀行轉入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的外匯款項,以及銀行內部通過美元支付的轉帳金額。萊特認為,如果把這些交易都計算在內,中國今年前五個月的外匯儲備增長部分就不是官方公布的大約2千6百90億美元,而是驚人的3千9百30億美元,幾乎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在外匯儲備急劇擴大的同時,中國外貿盈餘卻在繼續下降。5月份貿易順差為2百零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經濟學人雜誌發表文章分析說,今年以來中國的外貿順差開始縮減,但是外匯儲備卻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長。對於這種現象的合理解釋只能是,外匯儲備增加的來源主要不是從前那樣大量的商品貿易順差,而是來自於包括大量熱錢在內的資本流入。

*熱錢湧入投機人民幣升值*

美國企業研究所常駐研究員菲利普.利維贊同這種說法。他告訴美國之音:"我們有種種理由相信,中國面臨這種資本流入的壓力,因為國際資本有各種誘因促使它們湧進中國。"

熱錢湧入的最主要誘因是投機人民幣升值。經濟學人的文章認為,除去大約30%的貿易盈餘和外國直接投資,今年前五個月中國外匯儲備的增值部分中至少有1千700億美元屬於這種熱錢。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經濟學教授約瑟夫.布瑞達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熱錢湧入中國的一個主要的誘因是投機人民幣升值,這是中國的中央銀行面臨的一個巨大難題。

他說:"中國的中央銀行在目前這個時候面臨一個嚴重的壓力。中國擁有巨額外匯儲備,我相信,世界各地的很多商人和公司都把賭注下在了人民幣升值上,各種投機性熱錢以各種形式流入中國。"

*兩種風險*

經濟學人的報導指出,大量熱錢湧入至少給中國經濟造成兩種風險。一是外國資本可能突然撤離,就像1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一些東南亞國家所經歷過的現象。當然,一旦發生這種情況,中國經濟可以憑藉巨額經常賬盈餘和外匯儲備抵禦這種金融衝擊,但是銀行系統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傷害。

另外一個比較直接的壓力是資本流入將刺激通貨膨脹。面對大量湧入的外國資本,中國中央銀行就必須增加發行人民幣來購買這些外幣,以保持本國貨幣的穩定,這就加劇了流動性氾濫的局面,進一步增加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方面的壓力。

*中國央行進退維谷*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布瑞達認為,熱錢的威脅使中國的貨幣政策面臨進退維谷的境地。為了治理經濟過熱,抑制通脹風險,中央銀行需要提高利率,但是提高利率就等於提高人民幣升值的賭注,必然吸取更多的熱錢湧入。

另一方面,為了減輕人民幣升值的誘惑,防止熱錢湧入,中央銀行可以考慮削減利率。但是布瑞達教授說,這樣做的結果可能更糟。他說:"中國中央銀行方面的麻煩是,削減利率可能會防止熱錢湧入投機貨幣升值,但是它同時也會刺激經濟。如果利率降低,將會刺激更多的貸款和投資,從而使中國面臨更多的通脹風險。"

中國社會科學院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從2003年到2008年第一季度,湧入中國的熱錢總共大約為1.2萬億美元。這筆熱錢的投資回報大約為5千5百億美元,回報率幾乎為50%。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