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熱錢流竄 專家:危機3年內發生 須防資本流動逆轉

對於不斷湧入中國的"熱錢",專家認為,熱錢問題 已經開始影響中國中短期的金融形勢,如果不能及時進行 政策調整,那麼危機性的市場強制調整也許會在 3年內發 生。目前流入中國的熱錢規模,已超出亞洲金融危機前整 個東亞所承受的規模,但中國 GDP的規模至多隻有亞洲金 融危機時日韓加上東盟GDP規模的1/4,必須意識到資本流 動逆轉給中國經濟帶來的風險。

《香港文匯報》報導,據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 教授鐘偉測算,截至2005年底,在中國境內的熱錢超過 3200億美元,2006年底和2007年底分別為4000億美元和 5000億美元,預計到今年和明年底,境內的熱錢規模很有 可能突破6500億美元和8000億美元。

鐘偉表示,熱錢問題已經開始影響中國中短期的金融 形勢,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政策調整,那麼危機性的市場強 制調整也許會在 3年內發生。他強調,目前流入中國的熱 錢規模,已超出亞洲金融危機前整個東亞所承受的規模, 但中國 GDP的規模至多隻有亞洲金融危機時日韓加上東盟 GDP規模的1/4,必須意識到資本流動逆轉給中國經濟帶來 的風險。

對於熱錢的防範,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博士張明表示,簡單的核查不會產生作用,需要中國多個 部門通力聯手。如外貿方面,需要外匯管理局與海關的合 作。由於貨物進出中國在海關處有詳細的記錄,而資金的 進出在外匯管理局有詳細的記錄,因此只有兩個部門進行 數據交換,協作核查,才能監測到是否所有的貿易保單皆 為實際交易,且價格屬實。

對於 FDI(境外直接投資),張明認為,應該由外匯 管理局、商務部及商業銀行聯手合作。在外商投資過程 中, FDI的合同是交由商務部管理,外商資本進入中國 的賬戶則是通過外匯管理局,而這些資本其後的具體去 向,例如是用於購買設備建設廠房,還是投資股市,則 是通過商業銀行的賬戶劃賬的。因此三方合作,才能真 正弄清外資的動態。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則提醒,除了強化監管 之外,還需要堅決拒絕一次性大幅度提升人民幣匯率, 防範因人民幣升值週期到頂熱錢迅速套現回流的風險。




本文留言

作者查淑妝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