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震後孤寡老人?

日本是地震頻繁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為此老年人問題相當突出,也相當受人關注。日本著名心理學家井上勝也的《老年心理學》強調,衰老是人類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但一個老人在老年期遭受喪失後輩、家庭破碎等重大事件的打擊,喪失原本熱熱鬧鬧、兒孫滿堂的生活氛圍,會使他們在面對衰老、孤獨、疾病與死亡威脅的同時,心理上給以摧毀性打擊,有些人將可能喪失生存的勇氣。日本有此遭遇的老人, 往往會出現追求"暴死往生"、尋求精神解脫的現象發生。這種現象,很值得我們日後重視。

健康的老年人有信心並希望長自己壽,重病纏身和遭受巨大創傷的老年人又往往追求速死,完全對立的兩種人生態勢,卻可以大量地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日本如此,中國同樣。只是日本的"往生"與中國的"來世"在內涵上略有差異而言。

老年與兒童的人生階段不同,心理狀態不同。少年兒童有很大的可塑性,但老年人心理可塑的餘地已經很小。一根小樹苗移栽很容易成活,一棵老樹換地成活率卻很低。老年人戀舊,戀物,葉老歸根是中國老年人根深蒂固的傳統回歸心理,他們故土難離。所以,收養老人與收養兒童不同,有許多非常特殊的難題.

對孤寡老人的哺養,一般家庭會有許多難處,所以主要靠國家、靠政府,特別是當地政府。也可以由其它社會組織和熱心人士出資來助養這些老人。政府要制定和完善有關規定和政策,將一些受災的老年人作為一個特殊弱勢群體來解決。各級黨群組織、各醫療和心理救助的組織,同樣以足夠的愛心關心他們,讓老人們更多地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更多地感受有五千年文明傳統的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

老年人最怕自己已經沒有用,最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成為社會或家人的累贅和負擔。所以,我們在關心他們生活的同時,給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讓他們感到自己還有用處。那怕能做一丁點打掃院子等對他人、對家人有用的事的時候,他們找到到心理的慰籍,發現自己存在的價值,樹立生活的勇氣。

也許,這是我們今天對受災孤寡老人最大關愛,也是對他們最重要的心理救助!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