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來去南投/小「傘」兵迎賓 合歡越嶺古道尋幽(圖)

作者:王以瑾  2008-05-22 09:5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單花鹿蹄花群聚,就像一堆人撐傘走在一起;長相可愛的單花鹿蹄草,鹿蹄草科,花期為5至7月,在路邊或是二葉松林下都可以找到。(圖/王以瑾攝影)

 中橫公路通車,臺灣東西部正式貫通,這是父執輩年輕時的新聞,感覺並沒有很遙遠,不過,認真回溯歷史,其實早在1914年的日據時期就已有了中橫的雛型,而且,更令人驚奇的是,這條原本日本人作為"理蕃"之用的道路,任務結束之後開始朝向觀光化發展,當時合歡山、太魯閣還設有供遊客住宿的"宿泊所"及登山小屋。經過1個世紀,合歡越嶺古道大部分已修筑為現代化的公路,大禹嶺附近是少數被保留且可供遊客行走懷舊的路段。

日本人貫通臺灣東西,主要是為了攻打"太魯閣族"的原住民;太魯閣族對日本政府來說應該是相當棘手,否則日本人不會大費周章地修筑這條從埔裡、霧社經合歡山、越過屏風山到天祥的軍用道路。

這段"理蕃"道路後來因為立霧溪上游部落遷村,又修筑了大禹嶺、關原、碧綠、卡拉寶的路線替代屏風山一段,和後來中橫使用的道路更加吻合。

太魯閣不愧為臺灣代表勝景,原來遠在1927年時日本人就相當迷戀這段鬼斧神工的天然景致,它被選為臺灣八景之一,而且那時的日本人就有發展觀光旅遊的概念了,為了方便遊客前往,1935年完成埔裡、霧社經合歡山,直達花蓮、太魯閣的道路,臺灣東西兩岸因觀光而連結,這條道路,就命名為"合歡越道路"。

後來修筑的中橫公路,在西邊入口改以東勢為起點,舍棄埔裡、霧社一段,但大禹嶺之後就完全重疊,基本上還是以原本的合歡越道路為基礎,至於霧社通往合歡山一段,現在則編號14甲,稱為中橫霧社支線。

(圖/落鷹山莊內的法國菊也開始開花了。王以瑾攝影)

 行駛於中橫霧社支線如同走在世界屋脊,與天空的距離特別接近,四周群山環繞,每座近在眼前的"小山"卻都是3000公尺以上的名山,黑色奇萊也近在咫尺;過去總以為是現代工程才有打造這種道路的能力,但翻閱資料才知道,合歡山區的公路多在日據時代奠基。

1個世紀以前修筑的合歡越道路,現在保留的不多了,除了部分為現代公路沿用,其餘被截斷的零碎路段,若沒有刻意整理,早在雜草林木掩蔽中,難尋原本路徑,大禹嶺一段是少數為遊客保留的路段。

(圖/大禹嶺路段是少數保留下來的合歡越道路。王以瑾攝影)

 現在稱為"合歡越嶺古道"的就是指大禹嶺停車場上方這段登山道,這段道路並不長,一趟大約20、30分鐘就能走完,雖然是在海拔2600、2700公尺之間,但道路相當平緩,很容易行走,可以做為登合歡山各峰的暖身操:第一天抵達合歡山區時可先到這裡走走,隔天不管是挑戰東峰還是北峰,都會比較適應在高海拔健行的感覺。

(圖/紅毛杜鵑盛開迎客。王以瑾攝影)

 要走合歡越嶺古道,較輕鬆的走法是從臺14甲40.1公里處的入口進入,再由大禹嶺停車場方向下來或在涼亭稍事休息即原道折返;因通往大禹嶺停車場那段一路都是階梯,爬上來會比較辛苦。

涼亭原可眺望屏風山、奇萊北峰與立霧溪谷,但現在視野景觀都被新生的樹木遮擋。涼亭內的中橫公路開路紀念碑是由於右任執筆,為了保存這塊頗具歷史意義的碑文,維護單位特別打造了一個塑膠外殼保護,使得這塊碑文看起來既古怪又滑稽。

春天進入尾聲,也到了高山健行最適宜的季節,此時的合歡越嶺古道最引人注目的是盛開的紅毛杜鵑,但若願意低頭尋找,也會發現紫花地丁、臺灣筷子芥、瓜子金之類的小花小草,這裡看到的兩棵長行天南星長相格外俊秀,而鋪滿地面、為數眾多的則是高山翻白草(高山"番飛"白草)──一度讓我們誤認為蛇莓的薔薇科小花。

(圖/合歡越嶺古道遊客不多,但也因為人跡罕至,高山(番飛)白草才能這樣肆意在步道上成片生長。王以瑾攝影)

 

(圖/植物命名用了許多怪字,高山(番飛)白草就是其中之一。高山(番飛)白草的花與蛇莓很像,但明顯較大,分布於海拔1800至3500公尺。王以瑾攝影)
(圖/通常天南星科都有一種詭異的感覺,這是少數讓我稱讚的植物,長相很俊秀,但後來發現它是長行天南星,會成長下圖的模樣,真是很失望。王以瑾攝影)
(圖/長行天南星。王以瑾攝影)

 

(圖/瓜子金,遠志科,名字和科名都讓人摸不著頭緒。瓜子金很小,植株只有15至20公分,花朵也只有1公分左右,原本不太想理它,幸好有停下腳步來仔細觀察,不然也不會發現它的花朵如此細緻。王以瑾攝影)

 

(圖/瓜子金的花朵,兩翼呈花瓣狀的是萼片,花瓣有3枚,2枚連生,造型極為特殊。王以瑾攝影)

 

(圖/臺灣筷子芥,也很矮小,植株只有20至35公分,有十字花科4片花瓣的特徵,細細長長的是它的角果,右下角的花瓣還沒脫落呢,應該才進入結果期不久。王以瑾攝影)

 涼亭另一側大岩石邊,有一條路徑不明的道路,這條路經常崩坍,有木梯、繩索輔助,是更有古道原味,但路不好走,單程約1.5小時,需考量體力再行動;步道的出口為臺14甲115.5k。

合歡越嶺古道的臺14甲40.1公里處入口,並無官方做的標示,只有當地人拿了塊紐澤西磚上寫了"入口",這裡的停車空間也不多,只能勉強停2、3部車輛,若考慮停車問題,從大禹嶺方向上來是比較好的選擇。若由這個入口進入,下大禹嶺停車場,再走公路回來取車,大約要走2公里。

(圖/往大禹嶺停車場的階段中段另有座涼亭,這座涼亭較有古意。王以瑾攝影)

来源:nownews今日新聞旅遊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