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影響恐擴大

大陸四川強震,造成山區土石大量崩塌,形成多處堰塞湖,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中心根據福衛二號影像分析,發現堰塞湖水面及水位急速變寬加高,有些聚落已被淹沒,堰塞湖下游城鎮岌岌可危。

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主任劉說安表示,以四川北川縣西北方漩坪地區堰塞湖為例,根據福衛二號兩年前五月十四日拍的影像,可清楚看到橫跨北川上游支流橋樑、河階地和道路、兩側民宅聚落。

地震發生後兩天的五月十四日,因下游大山崩,土石從高度一千三百四十三公尺的山上,瞬間滑落到六百七十五公尺的山谷,崩塌斜面總共一千四百五十七公尺,將北川縣城西北方河流截斷約八百公尺,形成天然堰塞湖,水面從一百零二公尺變成三百零四公尺,水位高度從六百七十七公尺上升到六百八十七公尺。

地震後六天,五月十八日水面更加寬到五百廿公尺,水位也再增高到七百零二公尺,水位在六天內升高了廿五公尺,其中只一個堰塞湖面積,就有十分之一的石門水庫般大。

劉說安說,因河流寬度及水位不斷飆漲,致漩坪地區的道路、橋樑、民宅全部被水淹沒,村落消失無蹤;一旦天然壩潰決,恐造成下游地震災民二度傷害,後果不堪設想。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助理教授董家鈞表示,據歷史資料顯示,百分之七十的堰塞湖於形成後一個月內潰決,因此,監控堰塞湖的水位高度及評估堰塞湖的穩定性,是相當重要的工作。

臺師大福衛二號影像處理中心主任張國楨這幾天將衛星影像做定點比對,發現堰塞湖情況日益嚴重,以北川草河上游彎處一個聚落來說,兩年前五月十四拍到的影像,當時河面約十九點六公頃;十二日發生地震,十四日河面已增到四十點九公頃,到了十八日,更擴增為八十五點四公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