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傳統的「士」

 2008-04-11 17:2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士、農、工、商,是古代中國對平民職業的基本分工,但次序也有爭議。《春秋穀梁傳》謂"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其次序是"士商農工",但《荀子.王制篇》的四民,其次序是"農士工商"。也許排名不分先後,不管是"士商農工"或是"農士工商",其排列次序並不表示社會地位高低。直至《管子》一書,才有"士農工商"的說法,並指出"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

"士農工商"是"國之石",即國家的基石。其中"士"這個階層,《說文解字》釋"士",謂"士,事也",意思是處事有才能的人。而在古代,"士"是官名,天子諸侯都設有"士",例如周代便有上士、中士、下士三等。到春秋和戰國時期,"士"是指在學術上有獨立見解者,可以從事不同行業,做君主的老師或臣子,也可以帶兵或經商,以至是個著書立說的自由職業者。

若從"士"這個字的字形來看,是指把頭髮梳起的人,上面用一根棍子或桿,把頭髮串起,稱為"士",其本意指未婚的成年男子。古代男子要到二十歲,才這樣梳頭髮,並且戴上帽子,稱為"冠禮",也就是成人了,可以有社交活動。

不過,在周代、秦代和漢代,只有貴族男子才能戴冠,平民則戴頭巾,可見"士"只限於貴族的成年男子。貴族又分四等,一等是天子,二等是諸侯,三等是大夫,四等才輪到"士"。前三等其帽子可以加冕,是頂禮帽,前後垂著珠串,有冠冕方是"冠冕堂皇";而"士"則是有冠無冕,是無冕之王。

曾幾何時,中國古代的"士",泛指具有一定才能的民間人才,猶如近代所說的"知識份子"。"士"的涵義越來越廣,像前述的"下士",不是官名,而是最差一等的人;而"上士"是道德高尚的人,到佛教傳入中國,"上士"又變成菩薩。

"士" 又有多種,"逸士"或"隱士"是隱居者;"智士"足智多謀;"俠士"行俠仗義;"志士"有遠大志向;"義士"救困扶危;"修士"操行高潔;"壯士"是勇士;"處士"或"居士"德才兼備而不願作官;"寒士"貧苦而又門第低微;"碩士"賢能博學;"學士"是官名又指在學之士;"博士"是官名又指通曉古今;而 "畫士"則是從事繪畫。

一般而言,古代的"士"往往出身寒微,也有些是沒落的貴族,憑其一技之長,依附貴族,為貴族服務。到孔子時,開始為"士"樹立標準,在孔子口中的"士",與他所說的"君子"的概念差不多,"士"要嚴於律己,忠君愛國。

《論語》談"士"的警句很多,比較著名如〈裡仁篇〉孔子說:"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又如《論語.泰伯篇》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中國總理溫家寶,也曾以曾子這句話的前半部,諄諄告誡香港特首曾蔭權。

另外,《論語.子路》篇載子貢問孔子:"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即怎樣才可以稱為"士"?孔子答道:"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意思是說,做事要有羞恥之心,出使外國能好好完成國君使命。

子貢又問次一等的"士",孔子說:"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意思是說,得宗族中人稱讚他孝順父母,鄉里人稱讚他尊敬兄長。子貢又問再次一等的,孔子答道:"言必信,行必果",說話要算數,做事要果斷堅決。

雖然"言必信,行必果",也是"士"的品質,但孔子其實只是將這種品質列為第三等,他後面還加上評語:"硜硜然小人哉",指"言必信,行必果"可能會變成淺薄固執的小人。

講信用雖然重要,孔子也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可是若對敵人也講信用,就過於拘泥不知變通而流於書獃子氣。所以《孟子.離婁下》便指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一切以"義"來衡量,只要能合乎"義",也就言不必信,行不必果,要視乎實際情況,通權達變,才是第一流的"士"。

中國傳統的"士",作為一個社會階層,隨著科舉制度湮沒,在現代社會結構已經消失,但"士"的幽靈,仍然以不同方式,或深或淺纏繞在現代中國知識人身上。雖然"士"與今日的知識份子不是等價名詞,"知識份子"涵義很廣,很多技術人才都是知識份子,可是有良心的知識份子,願承擔社會責任的知識份子,與傳統的 "士",仍有一脈相承的內涵,那就是明理向善,有使命擔當和悲憫情懷,自我期許,關懷世事,以天下為己任。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