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故事話八仙(圖)



八仙圖。(林善本/提供)

神仙故事在中國歷朝相傳不輟,至今仍是人們生活內容的一部分。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中,融匯著佛道兩家的修煉文化,所重視的是,人如何通過提升道德,修煉成 「高級生命」的過程,特別是道家文化裡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人可以修成神仙。這種思想在歷史上,被每個朝代流傳下來的「修道人成仙」的故事不斷地加強著。

神仙思想持久不衰的流傳,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內涵、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生活狀態、對事物的理解、認識等等,都有著極深刻的影響。黃帝是史書中記載最早的帝王,他不僅有著順天應人的帝王之治,也是中華民族崇尚修煉的象徵。

唐唐朝王瓘撰寫的《廣黃帝本行記》,書中所記載黃帝的事跡最為詳細。此書有相當大的篇幅描述黃帝如何尋真訪隱、問道求仙的故事。據《列仙傳》捲上及《史記.封禪書》中說:黃帝在一百二十歲那年,某日天門忽然開了,巨龍垂著鬍鬚來迎接他。黃帝就與隨身的臣僚七十多人一起跨上龍背,功成圓滿白日飛升了。後面的群臣們,都依依不舍的跟著,抓住龍鬚不鬆手。所以巨龍在掙紮起飛時,連鬍鬚都扯斷了,和黃帝的大弓一起掉在了地上。當時的臣民百姓們,都親眼目睹了這偉大壯闊的一刻!黃帝在位治國百年,同時修道直到仙去,成為中華民族史上,修煉成正果的第一人,也是天子修煉的第一人。

黃帝最後的圓滿回歸,說明瞭人類能通過修煉再回歸於天,也給中華民族奠定了修煉返本歸真的文化。

古今得道的仙人,在《列仙傳》、《神仙傳》、《洞仙傳》、《墉城集仙錄》等書中記載極多,著名的像是:廣成子、容成公、赤松子、寧封子、黃石公、安期生、河上公、三茅真君、許真君以及八仙等等,他們大多是道教的祖師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八仙」了。

而「八仙」的神話傳說,至今都深受民間喜愛與流傳的。「八仙」與道家的許多神仙不同,他們八位均來自人間,而且都有多采多姿的凡間故事,最後才修成得道,成為仙人,與一般神仙的不食人間煙火截然不同,「八仙」修煉成仙的整個過程,都是和凡人在一起的,精彩也不是那麼高遠。


八仙之一張果老。(林善本/提供)

(1)張果老

張果老是唐代的道士,他的故事最早記載在《明皇雜錄》中,而他的生平事跡,可見《資治通鑒》及新、舊《唐書》「方技類」中的《張果傳》。《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一便記載了張果老隱居於恆山修煉的故事。書中說,武則天時曾派使者前去召見他,但張果老假死不願去,後被唐玄宗邀請進京,玄宗請教了他很多治道、神仙之事,並屢試仙術,變幻無窮。唐玄宗還派通事舍人裴晤和中書舍人徐嶠將張果老接到了當時的東都洛陽;玄宗不但親自召見了張果老,甚至還要把自己的御妹玉真公主下嫁給他,但張果老最後還是懇辭逃走了。《舊唐書》中說,玄宗為此還給張果老在隱居之地造了一座棲霞觀。當他請辭歸山時,玄宗賜其為「銀青光祿大夫」,號為「通玄先生」。

清朝康熙時期彙編的《全唐詩》中,收有張果老的〈題登真洞〉詩:

「修成金骨煉歸真,洞鎖遺蹤不計春。
野草謾隨青嶺秀,閑花長對白雲新。
風搖翠電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鱗。
自是神仙多變異,肯教蹤跡掩紅塵?」

詩後並附有小傳,說張果老「後於鸑鷟山登真洞往來」,修行得道成仙。據考證,登真洞在甘肅兩當縣,洞壁上有張果老的畫像,以及唐、宋以來記述張果老在此修仙悟道的碑文及歷代文人墨客為登真洞題的詩碑。

(2)鐘離權

鐘離權,全真道派尊其為「正陽祖師」,「北五祖」之一。神誕之日為四月十五日。
鐘離權是唐代人,但正史中記載,鐘離權在宋朝時還曾露過面,據《宋史.陳摶傳》中說︰陳堯咨拜訪道士陳摶,見有個梳著髻的道人已先在坐。陳堯咨不敢造次,悄悄的問陳摶︰「這位是誰?」陳老道說︰「鐘離子也。」

鐘離權的事跡在《宣和年譜》、《夷堅志》、《宋史》、《歷代神仙通鑒》、《續文獻通考》等書中都有記載。《全唐詩》中收有他的三首絕句,都是有關修煉的。詩後並有其小傳說︰「咸陽(今陝西)人。遇老人授仙訣,又遇華陽真人、上仙王玄甫,傳道入崆峒山,自號雲房先生。後仙去。」

(3)呂洞賓

呂洞賓姓呂名岩,字洞賓,號純陽子,是唐代的道士。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為「純陽祖師」,又稱「呂祖」。

說起呂洞賓,那真是婦孺皆知,無人不曉。有關他的傳說也為數不少。宋代羅大經的《鶴林玉露》、洪邁的《夷堅志》、《集仙傳》、《唐才子傳》及宋史等書對其均有記載。

他生於唐貞元十四年,而道教則以四月十四日為他的生日。呂洞賓的著作豐富,清康熙時彙編的《全唐詩》及《詞綜》中都收有他的詩作。尤其光是《全唐詩》裡,就收有他的詩詞兩百多首,內容幾乎全與修煉、度人有關。

他的事跡收在正史中的,可看《宋史、陳摶傳》中所記載的:「關西逸人呂洞賓有劍術,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疾,頃刻數百裡,世以為神仙…。」文章雖短,但仍可以從字裡行間看出呂祖當年的氣概。

而他的氣度和風采,也可從所留下的詩作中,窺得一二,像這首收在「全唐詩」中的「贈李德成」吧:

「九重天子寰中貴,五等諸侯門外尊。爭似布衣狂醉客,不教性命屬乾坤」。

大意是說,高坐在九重宮殿上的天子,和那些諸侯們,都是天底下最尊貴的人了,但又怎比得上那個身穿布衣,能夠日日坦然喝酒,不求名利的平民呢?

因為他己經放棄了人間的執著,得到了大自在,他的命和運,都不受這個人世間所限制了。「不教性命屬乾坤」-----這句話是何等氣魄,真是仙家本色啊!

呂洞賓最為膾炙人口的,就是他的「黃梁一夢」了。有一次他遇到鐘離權,鐘離權正在爐上煮著黃粱飯呢,就拿了一個枕頭給洞賓,他睡下後夢見自己中了進士、當官、升侍郎、成親、為宰相、被誣害、獲罪、家破人亡、窮困潦倒……等等,等到忽然間醒來,一看爐上的黃粱飯還沒有熟,而自己已經經歷過了一個精彩萬分的人生了。才知貴不足喜,賤不足憂,人世間不過一場大夢。

於是他離家拜鐘離權為師,入終南山修道。歷經師父「十試」的考驗,修煉得道。他成仙得道後,不登仙界,還在人間普化眾生,為民造福,蹤跡遍及中華大地,和民間非常接近。

(4)韓湘子

韓湘子是唐朝大文學家韓愈的侄孫(或說侄子)。本名叫韓湘,因為學道成仙,所以又稱為韓湘子。韓愈獨尊儒家,以佛道為異端,因湘子自幼就是由韓愈撫養長大的,所以他一直期望湘子能夠專心作學問,走功名富貴之路;可是湘子卻醉心於求道,這使得韓愈非常的苦惱、生氣。後來他還是走了自已的路,成了呂洞賓的弟子,名列八仙之一。

韓湘子的故事流傳久遠,他成仙的傳說,最早見於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而在歷史中最有名的,就是他「湘子度韓文公」 這件事了,這在歷代的戲曲,如:宋元佚名戲文《韓湘子三度韓文公》,元明佚名戲文《韓文公風雪組藍關記》,元末明初佚名作者《韓退之雪擁藍關記》雜劇,元紀君祥《韓湘子三渡韓退之》,清王聖征傳奇《藍關度》,清車江英《藍雪關》傳奇等中,也多有著墨,膾炙人口。

韓文公就是韓愈,故事是這樣的:由於韓湘子修道之心堅定,所以後來他仍然離家修行,十餘年後方又回到家中,有奇術,能預知未來事。他每每苦勸叔父修道,無奈韓愈是個天生硬性的人,毫不動心,湘子卻也堅毅不回,必要度他成功。一直到有一次,韓愈過生日,湘子回家為他祝壽,席間做法向王母娘娘的花園,借來無數的名花,中間有一大盆碧綠色花朵,狀如牡丹,其大無比,花間閃閃有光,還現出兩句詩來:「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眾賓客看到後都大為驚嘆,韓愈問道:「這是什麼意思?」湘子說:「這是說叔父將來之事。天機不可泄露,侄兒現在還不能說。將來自會應驗的。」大約一年後,韓愈因為諫迎佛骨,得罪了當今聖上,被貶到嶺南的潮州地方,而且限日起行,路上忽遇到大雪封山,韓愈凍餓將斃,忽見湘子現身搭救,韓愈這時回想從前屢次攆逐湘子,心中有萬分的愧疚。便問:「這是什麼地方呀?」湘子笑道:「叔叔不記得,以前花上「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詩句嗎?這裡就是藍關呀!」一語未完,韓愈方才驚覺到湘子預言之靈驗,相信他是仙人。長嘆一聲道:「罷了!既然世上一切皆有定數,那我就續完花上的詩句吧!」當即吟成了一首詩,就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後來韓湘子又護送韓愈上任,最後度其叔韓愈入道。

(5) 曹國舅

曹國舅姓曹名景休,宋徐州人。據《續文獻通考》中記載:「曹國舅宋曹太后之弟,因稱國舅,學道山岩間,遇鐘離權、呂洞賓輩,引入仙班」。《徐州志》也記載:「宋曹國舅,紹興四年,蟬蛻於「玉虛觀」,觀在縣東南五十里,今更名騰雲寺」。此為八仙中曹國舅的得道事跡也。

(6)李鐵拐

李鐵拐,相傳名叫李凝陽,或名洪水,小字拐兒,自號李孔目。神誕之日為七月初十日。《歷代神仙通鑒》稱,其原本一俊偉丈夫,善道術,會使導出元神法術,修煉於碭山岩穴中,有次應師父老子之約,行「元神出殼」法術,赴千里之外華山,數日後回歸,發現其屍體被其徒誤焚,突見附近一餓殍,靈機一動說「即此可矣。」 即從餓殍腦門而入,神魂歸殼後則成一蓬頭捲鬚、黑臉巨眼,並且還跛了一隻右腳的醜陋漢子。《混元仙派圖》稱其為呂洞賓的弟子。後封為東華齊陽啟元帝君。鐵拐李的法器葫蘆,據說可生靈丹妙藥,救濟眾生。

(7)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之中唯一的女仙,《續文獻通考》中說何仙姑為唐武則天時,廣東增城縣人。名瓊,宋代的一些文人筆記多稱她為北宋永州(零陵)人,還記載了何仙姑一些為人占卜休咎,預測禍福的事跡,一時士大夫及好奇者爭先前往彼處占卜。相傳神誕之日為四月初十日。十三歲時,入山採茶,遇呂洞賓。後又夢見神人教餌雲母粉,遂誓不嫁,往來山谷,輕身飛行。每日朝出,暮持山果歸來侍母。相傳,何仙姑能預知禍福,白日飛升、得道成仙後唸唸不忘人間的疾苦,經常在南方一帶行雲布雨、消除疫災、解救苦難。

(8)藍採和

八仙中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叫藍採和。在南唐沉汾的《續仙傳》、宋初《太平廣記》、陸游的《南唐書》等,均載有他的事跡。《續仙傳》中說,藍採和是唐末至五代時人。其行為怪僻,貪杯喜唱,平時穿一身破藍衫,一隻腳穿靴子,另一隻則光腳。夏天穿棉衣,冬天卻躺在雪中,全身冒著熱氣。藍採和常行歌於城市乞討,手持大拍板長三尺餘,似醉非醉。他喜歡唱歌,大都觸景而生,令世人覺得高深莫測,均為神仙脫世之意,啟迪世人如何修真養性。◇
本文留言

作者作者:林善本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