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環境空前惡化

中國大陸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2008交銀國際經濟圓桌會議--次貸危機與國際經濟」研討會上指出,在美國次貸危機和歐洲對中國反傾銷反補貼的國際環境下,中國諸多對出口不利的政策正在形成合力,出口行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空前惡化。

連平認為,畢竟出口部門仍然是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不應讓出口部門在迅速惡化的市場環境下面臨更多壓力,他認為應該靈活調整有關政策。

從國際環境看,美國次貸危機的確將使出口面臨困難。交通銀行研究部的唐建偉表示,最新實證研究表明,如果美國進口下降10%,中國出口將下降3.5%,如果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10%,中國出口將下降7%,若匯率升值幅度為20%,則中國出口將下降10.5%。

唐建偉認為,由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經濟放緩將導致中國外部需求明顯下降,出口面臨重大挑戰,而這無疑將對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構成挑戰。

同時,中國的諸多因素也對出口行業帶來制約。連平稱,這些市場和政策因素可以概括為「四升、一降、一緊、一嚴」7個方面。

四升包括人民幣升值,勞動力、原材料和燃料成本上升,銀行貸款利率上升和外商投資企業的稅收上升。

銀行貸款利率上升尤其導致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上升。自2007年3月18日人民銀行首次調整銀行利率以來,截至2007年12月21日,經過連續六次調整,人民幣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已經上升到7.47%。觀察發現,中小出口企業獲得一年期貸款的利率達到10%以上。

連平還認為,「兩稅合一」後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的上升也會對出口產生影響,因為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在中國出口總額中佔很高比例。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1至12月,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為6955.2億美元,佔出口總額12180.2億美元的57.1%。

一降是指出口退稅下降,一緊指銀行信貸緊縮導致中小出口企業獲得融資非常困難,一嚴則指包括勞動合同法在內的行政監管對出口行業比過去嚴格多了。
對於出口行業面臨的國際及中國境內環境,連平分析,可以分為兩類,一部分是中國自己沒法把握的,比如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和歐洲的貿易政策,另一部分是境內政策,有些政策的推出不是針對出口,但卻對出口帶來影響。
中國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也指出,外部衝擊和中國本身進行的貿易、投資、匯率政策和要素改革等內部改革同時發生,對中小出口企業的打擊比較大。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