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尼克松訪華奇聞:小菜市場簡介裡竟有魚翅熊掌(圖)

 2008-03-26 01:0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尼克松在周陪同下觀看上海雜技團的演出
 

1972年尼克松訪華,在老美那邊,稱作"破冰之旅";在我們這兒常見的說法是"小球(指此前的乒乓外交)推動了大球"。

其時,林彪已經折戟沉沙,"文革"漸成強弩之末,國家的"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文革"結束後的官方斷語),那千瘡百孔倘被"鬼佬"偷窺了去,豈不丟臉?尼克松也真會添亂,偏偏選中這個時候來。於是,自上而下層層傳達,補苴罅漏,忙得不亦樂乎。市中心不少沿街大樓粉刷整容,真正應了那個英文詞兒face-lifting的意思。(後逢又一盛事,滬上忽盛行屋頂"平改坡",由臨街建築入手,當時頗令人想起"文革"遺風。)尼克松添亂那陣子,筆者正參與《新英漢詞典》的編寫。一日突接緊急通知,說是去完成重大政治任務。到得密室,見到全增嘏、葛傳規等老先生,始猜到必與翻譯有關。

果不其然,"重大政治任務"者,實為苦力的幹活,就是把一大摞簡介文字從漢語譯成英語,文字介紹的均是尼克松們要去或可能提出要去一遊的地方,譬如說上海市少年宮。這翻譯的事吧,雖有一定難度,但還遠遠難不過漢語原文文字三番四次無休止的改動。大概是負責接待的公公婆婆不止一家,既有上海市的革委會,又有外交部吧,那些頭頭腦腦們你改我的,我改你的,下發到翻譯"苦力"手裡便莫衷一是,非重複勞動不可。常有這樣的情況:一篇簡介尚未譯成,第二甚至第三稿已至,而所謂改動,有時只有個別字句,根本不涉宏旨;翻譯事竣也不得回家,叫做"就地待命",等候上頭哪一位"福至心靈"而大筆一揮改動幾字時,譯文可以馬上隨機應變。那時還沒電腦,不知做這來回傳遞活兒的是誰,想必大多數猶健在人世。當年的翻譯"苦力"在此向你們致敬啦!

記得最能說明所謂"內外有別"的是巨鹿路菜場那份簡介。雞肉禽蛋,名目繁富,供應豐贍,自然不在話下。最有意思的是上頭那些甄奇錄異的筆桿子越改越來勁兒,最後菜場不但鮑翅俱全,還供應熊掌!當時譯得口水漣漣,食指大動,其實在那票證滿天飛的時代,誰有品嚐那些珍饈的口福?倘把時間往後推移30年,誰敢賣熊掌,動物保護主義者非把你這菜場砸了不可。即使在當年,不諳又不問外情,只顧自炫,是不是也可以說明一點民族性中不那麼優秀的部分?

尼克松添亂,留給後世的笑話不少。有一則是針對江青的。說的是此人以"國母"身份招待尼克松伉儷看樣板戲,主客在劇場一見面,她劈頭一句:"Goodnight!"弄得老美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以為戲未開鑼,主方預祝晚安,下逐客令了。大家都嗤笑今日我們的公示英語中錯誤迭出。然而位極人臣者尚且不懂裝懂,不說洋文好像就渾身不舒服似的,所以還是別老找今日草民的岔子吧。

話歸正傳。尼克松們終於蒞臨上海了。是日,全城所有"問題人物"都要集中到住處居委會,不得外出(倒也免了去原單位應卯)。市中心的歡迎人群是經過嚴格審查篩選的,且被教會如何"不卑不亢",招手(不是揮手)和微笑時咧嘴的幅度都得中規中矩。當年負責接待的官員,相信大多在世,如能寫出幾篇信實的回憶錄來,一定好看。

最後,必須聲明,筆者當年做翻譯"苦力"時,還是以有罪之身,所做之事都在幕後,上不得台面。"臭老九"中有改造得比較好的"革命知識份子"方可參加第一線接待。不過,"老九"本性難移,聽說有位第一線上的華東師大同行,不知怎地違反了"外事紀律",立時三刻就被撤了下來,受到重罰。也真希望讀到這位仁兄的第一手回憶!

来源:南方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