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崩潰? 美激進措施防堵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性的金融混亂。利率調升使房地產泡沬化,進而引爆次貸危機;投資人為避險而不再買進不動產抵押權證券,企業信用市場凍結,導致債券保險業蒙受鉅額損失。

拍賣標價債券市場的參與者包括醫院、博物館、學校、地方政府機構,是新近倒下的另一張骨牌。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者雷斯勒表示:"市場的部分區塊已幾近癱瘓。"

危機接踵而至,其間隱含某種線性邏輯,不過最近出現的跡象顯示,房市萎縮的趨勢正逐漸演變為全面的經濟崩潰。簡言之,這意味信用全面緊縮,抵押貸款、信用卡、汽車、學貸無一倖免。這不但嚴重打擊消費者的信心,更會導致經濟停滯,最後造成全面性經濟衰退。

這種局面是否無以避免?不至於。最近公布的一項報告顯示,去年的美國房價下跌8.9%;這是聯儲局、布希政府、美國國會全力草擬刺激方案與政府緊急援助措施,以松解經濟套索的原因。其次是限制贖回權的取消,以穩住房價。穆迪公司網站首席經濟學者桑迪指出,如果一棟房子有問題,附近價就會貶值1.5%。

為遏止這種趨勢,美國國會最近提議贊助相關諮商,同時修改破產法,使法官得以更改貸款條件,並為部分地方政府提供40億美元經費,供其購進贖回權被取消的房子。但問題越來越嚴重,美國國會準備採取更激進的措施。

參眾兩院金融委員會主席陶德及法蘭克建議布希政府,以折扣方式概括承受有問題的貸款,並以之交換民眾比較負擔得起的固定利率房貸。陶德的方案參考小羅斯福總統1933年設立的"房屋所有人貸款公司"(HOLC)。該機構順利完成吸收類似案例的任務,這使得陶德的構想獲得廣泛支持。

前聯儲局副主席布蘭德表示,如無這種機構,未來1到2年"丟進市場的房子將達到100萬到200萬棟",成立另一個類似HOLC的機構須耗資2,000億到4,000億美元,但潛在效益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