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岩:通脹壓力下的中美差異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特約撰稿人趙岩發自美國舊金山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在某種意義上說,通脹是美國的主動政策選擇,對中國而言,卻成為奧運之年不得不分心應對的心腹之患。

中國"兩會",關於物價的話題,成為繼政改之外,最熱的焦點之一。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此間表示,人民幣適當升值甚至稍微快一點有助於抑制中國的通貨膨脹,但抑制通脹不會成為匯率機制改革或市場匯率浮動變化的主要原因。

正當中國朝野為可能逐步攀升的物價憂慮時,美國人的生活卻顯得有些波瀾不驚。

距離北京10301公里的舊金山,剛離婚而幾乎一文不名的Eric,用信用卡舉債購買了一套價值4000美元的健身器。雖然惟一的收入來源就是處理自己經營不善的小店的存貨。但是他絲毫不擔心這筆負債消費:"通脹對我的影響?存貨可以賣貴一點,但是欠銀行的錢通貨膨脹會幫我打個折。"Eric通常去離家最近的超市Safeway購物,每週要買的東西包括牛奶、麵包等生活必需品."支出增加了5%左右吧,我感覺不太明顯......只是汽油太貴了"。

美國人感受到了通脹,但通脹的衝擊並不強烈。2008年1月美國CPI同比增長了4.3%,但主要體現在能源上漲19.6%,其次是和能源相關的交通上漲了9.4%,食品價格上漲為4.9%。通脹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衣食住中的反應並不顯著,美國人也並不因此憂心忡忡。

而同樣面對通脹的中國,1月CPI同比上漲7.1%,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8.2%。豬肉等必需品的價格的大幅變動已嚴重影響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通脹一起爬坡的是中國人的通脹恐慌。這是中國通脹阻擊戰中的大難題:民眾預期。僅就此一端,中國這場通脹之戰的艱鉅性,非美國"同儕"可比。

通脹影響在華人圈裡已有發酵跡象。出生於上海,供職於紐約CITI Group的陳寧聽罷周小川此次"兩會"上與記者的對話後,立刻將自己去年的6萬美元年終獎和其他美元盈餘打到回上海,請親友兌換成人民幣。 "......從周的話看,(中國)要對抗通脹,人民幣升值還可能加速。"

在通脹問題上,中美恐非同病相憐。當通脹成為奧運中國的心腹之患,美國人正從通脹中收割"實惠"。與其說縱容通脹是美國被逼無奈,不如說通脹是美國解決次貸危機最行之有效的政策選擇。

2005 年,美林的房地產經濟學家David Rosenberg提出,當房地產市值超過GDP的140%時,當地就進入"警惕區"。經濟學者謝國忠蒐集的數據,美國家庭與非盈利組織持有的房產價值,在2007年二季度達到了GDP的168%,而歷史平均水平約為100%。在之前的房產泡沫中,這一比例從未超過140%。那麼如果需要三年時間使市場正常化,而每年名義GDP增長6%(包括2%的實際增長率和4%的通脹率),房產價格仍需下降30%,才能使其價值回覆到100%GDP的水平。4%的通脹率是無法挽救美國抵押貸款者的。因此美聯儲完全可能得容忍更高的,甚至兩位數的通貨膨脹率。

和有習慣儲蓄的中國人不同,美國人習慣靠信用卡債務生活。美國人面對的是債務縮水,中國人面對的是財富流失。而且被美國視為最新的崛起對手的的中國1.6萬億的外匯儲備基本都以美元債券的形式持有,這如同中國人向每個美國公民貸款5000美元。放開通脹的猛虎,正在大口啃掉這筆債務。 2007年底高達17萬億元人民幣的中國人的儲蓄也正遭受侵蝕。

在經濟上與西方關聯度超過任何時代的今天,正感受"通脹"之痛的中國,當然會採取緊縮政策,減少貨幣供應,但與此同時,用來對付通脹的武器:無論是利率還是匯率,哪一個運用起來恐怕都不會游刃有餘。

在美國通脹縱容政策之下,中國的金融手段治理面臨更為複雜的狀況。美國持續降低利息125個基點,大為增加中國調整利息的難度。

當前中國通脹抗擊戰中的利率工具的應用確需高超的藝術,無論是時機還是幅度。下刀過猛恐有吸引熱錢之虞。而政府若不及時對利率採取大幅動作,則可能損傷民眾對政府對抗通脹的信心,增加通脹的恐慌。當人民感到銀行的存款如同放在一個出現裂縫的水槽裡,那排隊取款,購入10臺彩電,幾百盒火柴的搶購囤積就有了重演的溫床。

利用匯率工具反通脹從兩個角度起作用,一個是進口商品價格下降,另一個是減少貿易順差。進口商品對中國的消費物價影響非常有限,因此高匯率主要是通過降低貿易順差起作用。但是即使放鬆人民幣升值加速升值,如果高儲蓄率不變,貿易順差的降低效果恐怕難盡如人意。高儲蓄率,導致高投資率,其後隱藏的是消費不足。這正如大禹治水,疏導為先,當前資金除了銀行、股市、房地產,鮮少出路。因此如何疏導民眾的投資。也是中國決策層對抗通脹的題中應有之意。

周小川在兩會上稱,中國GDP中的儲蓄率是比較高的,如果都用到國內投資,必然導致投資過熱,並產生產能過剩......因此政府要鼓勵國內居民對外投資,過去採取的種種限制和審批,也將慢慢取消或減少。

因此,2008年,中國將進一步推動個人海外投資。這也成為通脹大背景下,"兩會"所傳達出的政策信息。但總體而言,此次通脹之戰的艱鉅性,主要還是滋生於中國金融體系欠完善,這相信會是中國決策層未來最主要的著力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趙岩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