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大部制改革的挑戰

在十七大的報告中,中共提出關於建立政府大部門體制的說法。這種大部委的改革是以「寬職能、少機構」為發展方向,整合國務院現有機構。整體來說,本次的大部制改革承襲十三大以來的政府機構精簡任務,但新增建立決策、監管、執行職能分離的行政架構。

中共從1982年開始,進行過五次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目前中共國務院的組成部門有28個,高於美國的15個、英國的18個、加拿大19個、澳大利亞16個、法國18個、德國14個、西班牙15個、日本12個、韓國18個、新加坡15個。由於中共既有官僚體制仍殘存計畫經濟體制的遺產,如導致部門設置疊床架屋、部門職能交叉、權責不清的情形遠較他國嚴重,嚴重影響政府效能。

然而,大部制改革和以往的機構精簡卻有不同之處。過去的機構精簡措施對於部門的裁撤並無嚴密的規劃,但本次的大部制改革卻以部門功能的取向來整合各部委。在專家建議中,國土建設部必須整合區劃、規劃、建設、國土資源等部委;大農業部必須整合農業、糧食、林業等部委;大交通部要整合交通、鐵道、航空、公路、水運、郵政等現有國務院職能相近的機構。換句話說,大部制改革是從部門功能的性質來裁併相關部委,重組後的大部門在政策的制定、執行、監管上,更能發揮整合的能力,擺脫過去部門之間互相推諉責任、權力劃分不明等弊病。

由於大部制牽涉到現有國務院機構的職能整合,同時還要考量行政部門在決策、執行、監督三方面的職能區分,複雜程度非常高。舉例來說,組建成「大交通部」、「大農業部」、「大??生部」等部後,現有的28個部委可能裁減四分一,影響層面重大。在實施步驟上,「大部制」改革預計先在地方試點,再以五年的時間循序推進。在今年人大、政協的「兩會」上將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並預計先在廣東、上海試點,全部改革可能要至2013年換屆時才能完成。這和過去以「一步到位」的方式完成機構精簡工作,結果發生機構循環膨脹的做法有所不同。

整體來看,大部制的提出代表中共的政改思維,從機構精簡邁向功能整合。這當中勢必要牽涉行政改革、黨政關係的定位,以及嚴重的部門利益衝突。中共的行政部門配置是否能擺脫計畫經濟體制的殘存遺產,提高行政效率,均端賴這次大部委改革的成敗。此外,「大部制」改革將裁減超過 100位部長、副部長的職位,也會影響許多正副部級幹部的仕途發展。這將考驗「大部制」改革的操盤手、即將接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的李克強,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擔當重責,以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順利接溫家寶的總理職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