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25年 港珠澳大橋融資定案

香港、澳門與廣東珠海當局就興建跨海大橋和隧道達成了融資協議,討論達25年的港珠澳大橋工程上馬有望。

 

 

按照三地政府最新達成的協議,工程將採取BOT形式(興建、營運、轉移)建設,由私營財團承擔大部分建設投資,並給與大橋50年的專營權,剩餘金額由三地政府補貼。

粵、港、澳三地官員星期四(2月28日)就融資安排達成共識後拒絕透露大橋具體造價,但確認廣東省將承擔35.1%補貼,澳門承擔14.7%。

香港則承擔50.2%,理由是香港將享受的經濟效益最大。

港珠澳大橋的構思最先在1983年由香港合和集團主席胡應湘提出,可是三地因各方面課題沒能達成共識,整項工程一直拉鋸了20多年。

根據最新方案,港珠澳大橋將採取大橋、隧道混合的模式,大橋主體全長29.6公里,中間部分將修建海底隧道以便珠江口航道船隻通行。

工程包括興建三個人工島,其中東人工島和西人工島用於連接大橋和隧道,拱北人工島將連接大橋主體和通往澳門和珠海的連接道路。

大橋將為六車道雙向行車設計,最高限速每小時100公里。通關則採用"三地三檢",即各自興建境內邊境管制設施。

預計大橋建成後,香港來往澳門和珠海只需約30分鐘,比目前乘坐高速渡輪節省一半時間。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