輟學少年殺死兩同學續:曾受歧視

隨著雷州校園血案背後越來越多的細節為人所知,作為差生的陳文真所受到的歧視和委屈也逐漸清晰。據悉,陳文真作為一名差生,並不受老師和同學喜歡,甚至他還被列入了該校的「後進生名單」,更遭遇了多次轉班的難堪經歷。

據新快報報導,據一份2006年4月關於雷州二中自我測評工作的材料顯示,校方為了全面加強轉化後進生工作,要求各班主任老師在每學年初列出後進生名單……。據瞭解,目前該校仍保持有這一做法,而陳文真則屬於「後進生名單」中的一員。

陳文真離校前為何頻繁轉班?陳文真的父親陳朗說,陳文真從高一升入高二的時候一開始被安排進了11班,但稍後又轉去了3班,呆了不久後又去了4班,最後又轉去5班,而頻繁轉學的原因是因為「成績不好,老師不喜歡」,另據陳文真讀高一時候的一名吳姓同學確認,陳文真因為性格孤僻,同學們都不願意搭理陳文真,他成了一個不受歡迎的人,高一時,陳文真被分在7班,高二被分到11班,呆了兩週,隨後又轉到過3班、4班和 5班。

對於該生頻繁轉班的問題,該負責人解釋,陳文真是體育特招生,因高一年級沒特設體育班,所以讀普通班,從高二開始才專設體育班,但是他在體育班讀了一個月,他覺得身體有問題,自己提出轉入高二3班,並不存在多次轉班的說法。

陳朗還透露,陳文真曾在校外被四五個人打過,後來自己帶著陳文真找到高二年級一老師要求處理,可是,該老師說話很難聽,某些言辭可能深深地打擊了陳文真。

暴力案件的發生往往具有突發性和偶然性,但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透視出一個社會或一類人群的價值取向和精神狀態。

華師副教授、心理學專家表示,凶手在進行攻擊行為時,很可能是受了某方面的刺激,這個刺激可能來自於對方,也有可能是其內心日久積累情緒的爆發。此案件中凶手行凶的兩名對象都是自己昔日的同學,在缺乏引導與安慰的前提下,他最終選擇用暴力方式來解決三人之間的矛盾,這是典型的暴力復仇現象。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