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工子女留守農村缺失親情

調查顯示,在中國,由於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守農村的兒童,數量達到5800萬人以上,平均每4個農村兒童當中就有1個多留守兒童。專家認為,親情缺失是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

近二三十年來,已有1億4千萬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打工,並由此造成了一個特殊而又龐大的兒童群體--農村留守兒童。最新研究顯示,0到17歲的留守兒童佔中國兒童總數的21.72%,而在全部農村兒童當中,留守兒童的比例高達28.29%。

在北京打工的小王說:"我們村裡的兒童,基本上沒有父母全在家的,全部是跟奶奶、爺爺。我們吧,還是像是單親的。有的是爸爸、媽媽都出去了,特別是現在,過完春節以後,都走了。"

*半數父母子女一歲前外出打工*

小王來自留守兒童比較集中的河南省。星期三發布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究報告》說,四川、安徽、河南、廣東、湖南和江西是的留守兒童集中的省份,在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總量中所佔比例超過半數。

由全國婦聯組織的課題小組進行的這項研究顯示,超過半數的農村留守兒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33%的父親和25%的母親外出打工的時間在5年以上。此外,近20%的務工父母在兒童1歲前外出

全國婦聯研究所的蔣永萍說,親情缺失是留守兒童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她說:"0至5週歲留守幼兒有55%和祖輩或其他人一起生活,缺少父母親情呵護與親子交流,認知、情感、社會性發展都會受到深刻而持久的影響。"

河南省的小王隻身一人在北京打工,兩個10歲左右的女兒跟父親及祖父母在農村留守。她說,父愛無法取代母愛:"男的肯定粗一些,比方做飯,孩子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他都沒有母親(那樣)很細的。一般不太管孩子,好像就是說‘順其自然',愛學,學;不愛學,就不學。祖父母也不能取代父母。姥姥、爺爺就是管他吃好、穿暖。農忙時間,(老人)都出去幹活了,小孩就撒在外邊,不管了。"

*主要靠電話溝通*

小王說,她和孩子主要是靠電話溝通,一個星期一次,每次10分鐘。她說,離家時間長了,女兒跟她產生了一種疏遠感。

全國婦聯的研究還顯示,留守兒童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偏低,主要為小學和未上過學。研究報告還說,雖然留守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機會好於其他農村兒童,但是三分之一的15至17歲的大齡留守兒童初中畢業後便步父母的後塵外出打工了。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鄭新蓉提醒社會關注這部分兒童:"這個階段的兒童。他們可能輟學了,他們可能處在父母很難監管的隔代撫養的控制下,也可能他們處在各種誘惑,打工的誘惑、輟學的誘惑、甚至其它誘惑當中,他們是一個危險的人群,他們的就業,即使就業了,層次比較低。"鄭新蓉建議,把"做家長的責任"作為農民工今後接受培訓的一項重要內容。

*代理家長*

 針對調查所發現的問題,有關部門正在採取跟進行動。全國婦聯農村留守兒童專題工作組組長張世平對中文部記者說,婦聯正在聯合其他政府部門開展"代理家長"行動,動員老教師、老軍人、老幹部等各方人士,一對一地擔任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同時,發動通訊部門和公司企業為打工家長和留守兒童建立溝通平臺,給農民工免費發放電話卡、明信片等,有條件的還要安裝視頻電話。

張世平說:"從政策層面上,我們現在在積極地推進讓農民工能夠帶薪休假。另外,我們鼓勵農民工返鄉就業。還包括,我們通過一些傾斜性的政策來支持農民工就近就地來就業。"

儘管外出打工必須忍受離妻別子之痛,但是還是有許許多多的農民工毅然踏上了這條不歸路。正如北師大教授鄭新蓉所說,許多年輕父母這樣做就是為了孩子,希望下一代比他們自己更有出息。來自河南的小王教育孩子的時候會說:"好好學習,別像媽媽以後打工,要靠自己的能力幹活掙錢,要不然你永遠住在農村。"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