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今年中國銀行業將面臨更大風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日前 指出,中國銀行業在2008年將面臨更大的風險。由於金 融市場活躍,銀行活期存款比重加大,中長期貸款的比 例在上升,這對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

巴曙松稱,國內市場的大幅調整,究竟是牛市的一 個調整還是熊市的起點,現在還很難確定。其中主要的 不確定性是股權分置改革後鎖定的股份陸續進入流通, 會使市場逐步成為真正的全流通市場。這個市場的價值 中樞在什麼位置較為合理,現在還很難確定。

近兩年,股市的市值大幅上升。在增加的市值中, 包括機構投資者和中小投資者在內的流通股股東大約收 獲了3萬億的市值增長。巴曙松認為,在牛市中得益最大 的是處於鎖定期的所謂"大非"與"小非",這些"大 非"與"小非"的市場行為對2008年的市場將會形成非 常巨大的影響。"大非""小非"在判斷是否減持時, 實物資產和金融資產投資收益率的比較是重要的參考指 標。

巴曙松預計,全流通之後,以股票為代表的金融資 產與實物資產之間的套利行為會更為順暢和活躍。如果 金融資產的持有者,例如"大非"和"小非",獲利豐 厚,同時在實物資產市場有更好的投資機會,那麼大規 模的減持就可能成為必然。而且金融資產如果一直估值 過高,就可能吸引大量的實物資產通過上市、注資等形 式轉化為金融資產,增大金融資產的供給。由此可以猜 測,在全流通的市場,由於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的套利 更為便捷,整個市場的估值中樞可能會逐步下移,這個 過程需要1-2年時間。

此外,巴曙松指出,由於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通過 證券市場直接融資,商業銀行擁有的具有高信用評級的 客戶比例降低將使得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增加。此外, 隨著2008年奧運會的到來,奧運期間的匯兌和銀行卡等 業務的增加也將給銀行帶來壓力。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