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常識:說說諾貝爾獎的失誤

諾貝爾獎創立於1901年。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將自己的遺產作為基金創立了諾貝爾獎,以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方式獎給那些在科學上卓有成就、作出特殊貢獻的人。由於全世界歷年能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少之又少,所以諾貝爾獎向來被認為是最具權威的科學界最高榮譽。

其實,諾貝爾獎也像人類的所有事務一樣,不可能盡善盡美,在諾獎評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現一些問題,有些甚至是嚴重的錯誤,這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縱觀一百多年諾貝爾獎的頒發過程,即有遺珠之撼,也有張冠李戴獎錯了內容和獎錯人的,還有的獎勵了對人類有害的發明,同時也出現了賄買諾貝爾獎和把諾獎作政治交易的現象。

科學家朱克曼曾對諾貝爾科學獎的頒獎作過一種評價,認為諾貝爾獎金只是授予那些收穫者,而不是那些播種者;只給予那些繼承者,而不是創始者。朱克曼這樣評價諾獎雖然不免有些偏激,但也是事出有因。

根據諾貝爾獎的創立人的意圖,它應該獎給那些三四十歲的有研究能力的天才青年,類似於一種獎學金,使一些有天分的年輕人不至於因貧困中斷他們的研究。而實際情況是諾貝爾獎等於高崗上填土,大多獎給了五十歲以上的人,這些人在科學上已經有了些成就,並不貧困,諾獎對他們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當然,所有受諾獎的人中也有真正急需這筆獎金繼續科研工作的,但那是極少數。這只是諾獎指導思想上的問題,可以不論,本文只就諾獎頒獎上的失誤發表評論。

2006年12月,諾貝爾獎得主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理查德·羅伯茨教授訪問南開大學,並受聘為南開大學名譽教授。1993年他與菲利浦.夏普同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他們獲獎是因為發現斷裂基因。但是,華人科學家周芷則是最先發現斷裂基因的,在周芷同羅伯茨合作發表的發現斷裂基因的論文上,周芷是第一作者。最早發現的卻沒有獲獎,有人為此憤憤不平,提出質詢,而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卻以"有權保持沉默"而不予回答。

1923年加拿大的班廷(又譯巴丁)和英國的麥克勞德,因為發現了胰島素而獲得該年度的諾貝爾醫學獎。但是,世界醫學、生物和化學界普遍認為,麥克勞德幾乎與胰島素的發現沒有關係,因為在進行胰島素實驗時,時任所長的邁克勞德根本就不在現場,他根本沒有參加胰島素分離工作。就是班廷,雖然和發現胰島素有關,但他的真正合作者貝斯卻被排除在外。另外,早在他之前6個月,羅馬尼亞的科學家N·帕包列斯庫就已經發現了胰島素,而且是自己獨立發現的。諾貝爾獎張冠李戴地獎給了不該得獎的人而把真正的發現者撇在了一邊。也許有人會說,當時諾獎評委會對帕包列斯庫的工作一無所知。就算真的如此,難道以表彰重大科學發現為已任的諾貝爾獎評委會不是一種失職嗎?

1921年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愛因斯坦獲獎應該是沒什麼問題,問題是諾獎評委會獎錯了內容。諾貝爾評委會在公告中說,由於愛因斯坦發現了光電效應,所以為他頒獎,根本沒有提一下偉大的相對論。科學家們一致認為,如果僅僅光電效應的發現就受予愛因斯坦物理學獎,這未免太過於勉強。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說,並根據狹義相對論推導出了光電效應公式。光電效應的科學意義遠不能同相對論相比。科學家們認為,愛因斯坦獲獎當之無愧,問題是諾貝爾獎委會選錯了獎勵項目。

選錯獎勵的決不只愛因斯坦一件,因此科學家們對選擇獎勵項目不準確提出批評性建議,期望獎委會準確選擇受獎項目,改善同科學界貌合神離的關係。

諾獎評選中的不公現象屢有發生,1952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只授予了瓦克斯曼,這是違法的,他還有一個合作者也應該得獎。早在兩年前,美國法院就判決夏芝是瓦克斯曼的全面合作者,是他們共同發現了鏈黴素。對這件事,美國的報刊進行了連篇累牘的報導。然而,諾貝爾獎委員會居然說不知道。這本身也成了轟動世界的新聞,許多國家把它登在報紙頭版頭條。

有人說,諾獎評比中雖然有遺珠之憾,但對人類沒有益處的得獎項目聞所未聞。好,我們就說一說諾獎中對人類沒有益處甚至是有害的發明。

現在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二戰時那個臭名昭著的納粹集中營,幾百萬猶太人在那裡神不知鬼不覺地被殺害。

成批成批的猶太人被火車運往集中營,那裡有婉轉悠揚音樂在迎接他們,集中營周圍盛開著鮮花。猶太人被欺騙說,他們就要參加工作了,為了防止他們彼此之間傳染疾病,他們要在集中營洗澡予以消毒。為了使騙局編得真像那麼回事,納粹黨給他們每人一塊肥皂,讓他們脫掉衣服,甚至對他們說應該把衣服擺放整齊,作好標記,以便出來時辨認。受害者進的浴室實際上是致命的毒氣室,這樣的毒氣室大約有16平方米大,一次可以殺死250人。納粹黨就是這樣悄無聲息地把幾百萬猶太人殺掉,外面聽不到槍炮聲和廝殺聲,只有美麗動聽的音樂和盛開的鮮花。

這一切都得益於毒氣,是毒氣使納粹黨對猶太人的屠殺在讓人不知不覺中地進行,猶太人很溫順地走向死亡。

毒氣的發明者弗裡茨·哈伯因發明毒氣而獲諾貝爾獎。毒氣發明於第一次世界戰爭期間,戰爭中死於毒氣的人不計其數。哈伯自己在戰後都感到罪孽深重,為了怕人把他認出來而故意蓄起了鬍子,並逃到外國去避風頭。1919年頒發諾貝爾獎時,獲獎的法國科學家因不願與哈伯為伍而拒絕領獎,他們說:"從道德上講,哈伯根本不配獲得諾貝爾獎的榮譽和獎金。"

這是一宗典型的把諾獎獎給對人類有害的發明,但因對人類無益的發明而獲諾貝爾獎的絕不只此一宗。

1949年,葡萄牙人埃加斯·莫尼茲獲得該年度的生理醫學獎,但對該獎諾獎評委同行家之間存有嚴重分歧:評委們認為莫尼茨用手術切除部分大腦額葉白質是對治療精神病的特殊貢獻;而行家卻認為,莫尼茨在1936年出版的關於腦葉切除手術的小冊子對手術效果有誇大不實之詞。實際情況是,手術切除病人的部分大腦額葉白質的方法對病人是一種嚴重的摧殘,很多人在接受手術後不是成為植物人,就是像幽靈一樣四處遊蕩。

把獎頒發給有害發現的另一個案例是關於DDT的發現。DDT是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的簡稱,這種化合物在1939年由瑞士化學家米勒發現。最初,人們把DDT看成是"人類的救星",1948年,米勒因發現DDT及其化學衍生物對害蟲有劇烈毒性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可是漸漸地,人類獲得了共識:決不能低估DDT對生物和人體的危害性,DDT在毒殺害蟲的同時也讓人類和對人類有益的生物同時中毒,它給人類和生態帶來的是災難,不能繼續使用 DDT。有人幽默地稱應該把它歸入"科研失誤諾貝爾獎"。

不管怎麼說,以上所說獎項雖然有失誤,也可能不存在什麼主觀故意。但諾貝爾獎既然在常人社會進行,就不可避免在存在被政治利用和被利益驅使,因而使諾貝爾獎蒙羞的問題。1994年10月14日,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巴解執委會主席阿拉法特、以色列外長佩雷斯和總理拉賓,以表彰他們為中東和平做出的貢獻。但對這一次評獎,人們的普遍認為是一次政治交易。諾獎評委考勒憤憤地表示:他將在頒獎後辭去諾貝爾委員會委員職務。

1927年的9月25日,魯迅給臺靜農去信表示堅決拒絕作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請你轉致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為中國。但我很抱歉,我不願意如此。"對此事知情的魏建功回憶說:"這一件事情的發生是由於瑞典人斯文赫定的關係。斯文赫定名義上是個瑞典地理學家,實際上是在我國大西北做偵探工作為帝國主義服務的'學者'。"他為了籠絡劉半農等人支持他的組織以更方便地從事間諜活動,就"拿瑞典諾貝爾獎金的華冕來取悅中國學者。"劉半農就是在同斯文赫定談完話後向魯迅提出這個動議的。魏建功認為魯迅的這一作法是"嚴正而又堅決地拒絕了帝國主義陰謀分子斯赫文定的'誘惑'。"(見《回憶偉大的魯迅》第55--56頁)魯迅夠不夠獲諾貝爾獎的資格暫且不論,斯文赫定作沒作間諜活動我們也不去討論,在此事中把諾獎作私下交易卻是個明顯的事實。

1986年,義大利的生物學家蒙塔爾奇尼因發現神經生長因子而與另一名美國科學家史坦尼·科恩獲得1986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這之後的1995年8 月,瑞典的《每日新聞》發表了一篇長文,詳細敘述了1986年的諾貝爾醫學獎被受賄買走的內情,並認為義大利的生物學家蒙塔爾奇尼獲獎名不副實。文章揭露,義大利一家製藥公司對蒙塔爾奇尼進行包裝,從開始運作到蒙塔爾奇尼1986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該公司共支付給了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評獎委員會14億里拉的巨款。順情推理,同14億里拉的巨款相比,諾貝爾獎也許微不足道,但作為科學界的最高榮譽,用14億里拉賄買這個獎項並不算離奇。人們也許還記得,2002年,中共為使南美國家諾魯同臺灣斷交,曾用1.4億美元賄賂這個坐飛機也要二十多小時才能到達的只有一萬多人口的國家。諾魯在經濟上主要靠出口鳥糞,而中國並不需要那裡的鳥糞。

1925年,丹麥的病理學家菲茨格聲稱他發現了引起癌的致病菌,稱之為"癌蟲"。按以往的慣例,對菲茨格的發現,諾貝爾醫學評獎委員會要用多年的時間來驗證,可是這次卻一反常態,迫不及待地把1926年的諾貝爾醫學獎授予菲茨格。後來的結果是,根據菲茨格敘述的方法,沒有一位科學家能重複出菲茨格的結果。事隔三年,美國科學家佩羅·羅斯發現了導致胃癌的三種病菌,菲茨格的謊言徹底暴露。原來菲茨格做實驗時給大白鼠注射的線蟲並不是原來的線蟲,而是從動物腫瘤中提取的致病菌。這一案例因而也成為騙取諾貝爾獎最為典型的案例。

應該說,諾貝爾獎作為科學界的最高和最具權威性的獎項,所獲得的成績還是巨大的,所有失誤加在一起也不會超過10%,但是我們不能因為90%的正確而忽略那10%的錯誤。在對諾貝爾獎進行評價時,有如下的問題是不容忽視的:首先,雖然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但實踐有他的歷史性,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開始看來是正確的後來也許就是錯誤的,這不是讓人陷入不可知論而是要人們不迷信諾貝爾獎。其次,諾貝爾獎只能說明獲獎者的過去而不能說明他的將來,諾貝爾獎不是丹書鐵券"免死"金牌,獲諾貝爾獎不能作為拒絕批評的理由,一些人以曾獲諾貝爾獎就招搖過市為獨裁者利用應該引起人們的警惕。其三,諾獎評選過程中某些人或組織出於私利而作弊現象不可避免。其四,諾獎評委會再高明,也受到科學發展階段和其認識能力限制,不可能不出錯誤。

正是基於以上原因,所以我才說:"就算你獲得過諾貝爾獎,又該怎樣?!"確實是,又該怎樣呢?諾貝爾獎應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而不是相反。

原載自由聖火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曹維錄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